王善一呆在安南,不知道王侍郎的小北山去年大好,春天时花开得好,老天又照顾,风调雨顺结得好果。蜜蜂扩大了好几倍的种群,各种花蜜的产量比去年多着三倍。青衣君又给了资料,改良了套纸袋的技术。技术不复杂,一说就明白,可果子的品相更好了。利用透光的原理,出现了一批带有字迹的果子。果子在都城大卖,收益特别好。王侍郎把今年的收益拨出一半给王雷,算是暂时借给他的,不要利息,啥时候有了啥时候还。
王善一也不知道青州去年也挺顺利的,但王雷还是特别难过,自己手里没什么余钱了,想着过年就发愁。接手潜秀山两年了,收益真是不大。夏收一季麦子,留了种子和庄丁们要吃的,剩下的全酿酒了。秋季收的那些番薯、洋芋、黄豆产量虽大,一半给了二舅姥爷,顶了那二千多老军士的工钱。剩下的还要人吃马喂,再给两州府兵营一些好处,根本剩不下钱。全指望表姨母袁掌柜和妹妹小雪买那些玛瑙水晶原石,用结算得的钱运转。姑姑一直不让停,还要继续发展,一直开山、凿梯田、种果树,周而复始。
王雷没难过多久,就收到袁氏柜坊转过来的一大笔钱,说是他父亲卖了秋获,暂时借给他周转的,不着急还,啥时候方便了啥时候再说。王雷的心马上就放到肚子里了,还是阿父疼自己,理解自己。
每年别人到冬季农闲都是悠闲度日,王侍郎从不敢歇着。他得组织人经管好几个暖棚,几处作坊呢,还得让人把养殖场管理好,保证动物们安全过冬。
过年前,长孙夫人把自己嫁妆中的两个都城郊外的庄园交给王侍郎经营,两个庄园加在一起,有一千七百多亩了,每年只需给他娘二千六百贯钱。因为长孙夫人这些年管理两个庄园,可能是水平一般吧,平均下来,每年差不多也就是收入二三千贯钱。
王侍郎本来不想接手,长孙夫人就道:“善先,娘老了,操不上心啊。近年来,还添了腰痛脖子酸的毛病,觉得累,不想管事了。娘就你一个亲生儿子,你不管难道让庶子夫妇来经手吗?要是那样,娘死不瞑目。”
王侍郎就认下了,想着反正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小北山离都城还是有点远,拉鲜果的成本也比较高。娘的两处庄园种庄稼收入低些,要不人说一亩园十亩田呢,自己有技术,销售渠道也畅通,不如也改成果园得了。回头见了妹妹跟她说,帮忙再买一大批果树苗子。他想好了,最好卖的就是那些所谓的蜜桃、樱桃、苹果、鸭梨,就多种植那些果树。
王侍郎心里这样想,就没种冬小麦,小麦正常是五月成熟,怕耽误明年春天种果树。干脆让庄丁们种了一些大蒜,一来大蒜比小麦收得早,即使没长太好也不打紧,最多减产一些,不耽误种果树。二来蒜的用处也多,蒜苗、蒜苔、大蒜都可以吃,蒜还有解毒、除虫子的作用。他的果园一旦生蚜虫,就会用稀蒜汁喷洒,那些养殖场,也会偶尔给动物们喂些蒜解毒,预防肠胃里的寄生虫。
王侍郎自从接到儿子的来信,知道妹妹跟着白先生去了安南,说看望外祖父,他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妹妹在时,尽管也是见不着几回面,心里就感觉有底气。她一离开都城,他心里就有点发虚。在青州帮儿子还好些,至少两地距离不太远,怎么一下子就去安南了呢?这么远,正常脚程,来回差不多大半年呢,山高水远的,路上未必安全。就是妹妹有通天的本事,他也不放心呢,尤其是她自己一个人回都城,万一路上发生点意外可怎么办呢?
成日忧心,年也没过好。这天下了衙,刚进门,家里总管就告诉他,杰哥回青衣君祠了。他心中大喜,家也不回了,骑了马出城,直接去了青衣君祠。
兄妹见面有说不完的话,问了外祖父的情况,说了别后的一些情况。知道长孙侯爷如今身体还康健,精神矍铄,王侍郎很高兴,他对外祖父的感情比对亲爹还深。吃着妹妹从安南带回来的果子,很是怀念在古州的日子。
王善一也听他说都城发生的一些事,知道韩五娘生了女儿,她眼睛都瞪圆了,好生羡慕。又听说史贤妃撺掇着皇帝收拾了郑淑妃的娘家人,心里挺解气的。当听说梁王侧妃曾秀云生了梁王的长子李卓时,心里还有点不是滋味,看来真是自己无能,耽误人家梁王育后了。
当听说曾侧妃派人窥探惜雪金玉店时,她有些疑惑。又听说大哥与袁掌柜联手抓住那伙偷窥者,经审问,说是怀疑珍珠打孔技术用了什么了不得的机械,她又有些疑心。没错,她是让空间的机器人用电动钻孔器打的孔,可是,曾秀云怎么会怀疑,她凭什么怀疑?自己能有空间是个奇迹,等于人生作弊了。曾秀云呢,回想同在梁王府短暂交锋过的情形,总觉得那女人与众不同,是个极厉害的。难道,她跟自己一样,有奇遇或作弊神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