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南来,山川景色,美不胜收,沿途寻山问水,好不快哉。
抵达宣州之时,已是二月下旬。
南方春早,花儿早已挂满枝头,绿叶还是嫩芽儿的形状,待花落,才是这些叶儿最繁茂之时,但那也代表着春与夏的更迭,可现在正是初春时节,花还要绽放很久很久。
今日艳阳和暖,南风熏人,他们没有走官道,而是沿着林间小路缓慢而行,蝴蝶在花丛中骄傲的扇动着翅膀,花粉随着清风的摇摆,弥漫在空气中,带来阵阵清香。
余生一路走来,总觉师娘不像张巧儿她们那般活泼,于是为了逗她开心,便去采一些奇花异卉戴在她头上,然后喋喋不休的说着闲话打趣,虽然会经常得不到回应,却依旧一如既往地乐此不疲。
宣州城的城墙高大巍峨,两端更是看不到边,仿佛一直延伸到天际,看似很近,却使他们足足走了两个多时辰,直到被一股寒意笼罩,余生才察觉已来到城下。
之所以觉得寒冷,并不是因为初春,而是城墙过于高大的缘故,使得地面一大片空地长年处在阴暗里,见不到阳光,很是潮湿。地面和墙角处都已布满苔藓,甚至隐约可见冬季残留的雪。
他抬头看天,许是因为太高的缘故,落入眼里的依然是城墙,不禁心生感慨。
举世闻名的宣国都城“宣州”果然名不虚传,青石堆砌的城墙虽已久经风霜,水缸般大小的墙石被雨水冲刷的略显斑驳,可看上去依然坚不可摧,它们紧紧镶嵌在一起,垒出了巨山般高大的城墙,守护着这座繁华的都城。
而在这座雄城之下,青石铺就的官道上,排满了进出城的人们。
余生几人也在其中,直到黄昏,他们才挤到城门处。
宣州城禁止身份不明的人进入,幸好余生有通关文书,在这里,他可是妥妥的宣国人,因此没有任何阻碍便通过了身份核查。除此之外,还不得携带利器进入,城卫要对入城者的包裹进行翻检,弓箭也属于利器,因此他的长弓被城卫兵毫不客气的收缴。
但他那支手枪却完好无损的带在身上,甚至在卫兵搜身之时,他还显摆的拿在手中把玩,而那名卫兵似乎见识很广的样子,每当伙伴搜到一些莫名之物时,总会拿到他跟前虚心求解,但凡是奇怪的物事,都必须通过他的鉴定,才可决定物主的去留。
在此环境的熏陶之下,使得他养成了一种倨傲的性格,即便很陌生的东西,他也会故作高深的审查。
因此在看到余生手中把玩的手枪之时,他也只是茫然的盯了片刻,随即轻描淡写的说道“铁锤可以带。”
此言一出,他身旁几位疑惑不解的伙伴顿对他投去钦佩至极的目光。
入城之后,余生总是四处张望,被那些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琼台楼阁所吸引。
尽管青石铺就的道路平坦整洁,宽敞无比,足可以让八辆马车并排而行,却依然没能将他的目光拉回。
此举在旁人看来,就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进城,但只有余生心里清楚,作为一个现代人,能亲眼目睹这些古色建筑,换作谁,都会感到无比震撼的。
被这些建筑物吸引的不止他一人,相比起来,其余几人更为严重,尤其是刘大明,自从通过那道城门以来,他的嘴就再也没有合上。
但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唐婉之。
她好像对什么都没有多大兴趣,也不会反感憎恨任何东西,永远都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她没有像其余几人那般东张西望,而是仪态端庄地走着,偶有路过男女对她投来花痴笑意,她也只是礼貌性的冲其微笑回礼。
在城中拎着大包小包游走的远不止他们,不过大家面临的情况都很相似,被当地人好奇的打量着,有的甚至投去同情和怜悯的目光,胆子大些的,会直接上前去询问他们是否来自边陲北方。
……
玫瑰天色落人间,
晚风斜阳洒江南。
宣州城果然远比想象的更大更繁华,街道两旁楼阁建筑并排而立,酒楼,茶馆,胭脂铺……
各种各样的铺子挤满了进进出出的客人。
街道四通八达,纵横相交,所通之处遥望无际,只隐约可见远处还有更高大的宫殿楼阁。
刘大明几人哪曾见过这等繁华景象,早被眼前事物迷花了眼。
宣州人的着装也和他们大不相同,这里的男子衣服颜色大多偏浅,而且布料很是精致,款式为广袖华衫,尽管样貌普通,在衣服的加持下,也显得风度翩翩。
有少许男子粗犷野性,穿着雕纹花豹短衫,一大半胳膊裸露在外,大气豪迈地出入酒楼,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人。
女子的着装就更加多样化了,身材较好的女子多半穿着齐胸襦裙,极为自信。
有些女子过于偏胖,她们穿的是束腰长裙,腰带勒的极紧,然后外面加一件披帛,这样看上去更有层次感,更重要的是显瘦。
现在是初春,并不算太热,可有的女子穿着却极为大胆,衣饰简单,着装清凉,彰显出宣州城的繁荣与和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