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将戈壁染成一片猩红。契丹大军列阵于营地口,玄色盾阵如磐石般稳立,盾后长枪森然,在暮色中泛着冷光。西夏铁军则呈扇形展开,连绵十里的营帐构成铁壁,将契丹人困在中央。他们的白色狼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却不见半分冲锋的迹象。
中军帐前,西夏国大将军尉迟恭右手按剑而立,目光扫过对面岿然不动的契丹方阵。三天了,这支曾踏破燕云的劲旅始终保持着防御姿态,鹿角拒马层层叠叠,弓箭手隐在盾阵缝隙中,连飞鸟都难越雷池。
忽然,一阵风卷着沙尘掠过,契丹阵中传来沉闷的牛角号声。前排盾手齐刷刷半跪,枪林微微下沉——这是标准的防御姿态。西夏先锋营的“千夫长”握紧了刀柄,指节发白,却迟迟等不到进攻的令旗。
暮色渐浓,双方的火把次第燃起,如同两条火龙在黑暗中对峙。篝火噼啪声里,偶尔夹杂着战马的响鼻与甲叶碰撞声,却不闻半句呐喊。空气仿佛凝固成铁,连风都似在两军阵前犹豫着,不敢擅闯这片寂静的修罗场。
夜渐深,星子稀疏。西夏军的弓箭手依旧张弓搭箭,契丹的投石机保持着蓄势待发的角度。这场无声的较量,在冷月见证下,仍不知要持续到何时。
这个时候就像两个实力相当,一决生死到了最后一击,一刹那,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整个世界都变得异常安静,只剩下那两个对峙的身影,如同两座巍峨的高山,彼此间散发出的气势如同惊涛骇浪一般,相互碰撞、交织。
他们就像是两位实力相当的大宗师,正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决战。这场战斗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的对决,比的就是谁更有耐心,谁能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保持冷静和沉着。
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任何一方稍有不慎,露出一丝怯意,都可能会成为对方致命的破绽,导致自己瞬间败北甚至丧命!
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谁的身后若是突然出现异动,那便极有可能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这异动要么是增援而来的同门师兄弟,给己方带来强大的后援力量;要么就是对手暗中派出的致命杀招——催命符咒,如同一道闪电般直取性命!
生死之间,往往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稍有迟疑,便可能万劫不复。
首先,西夏国大军的粮草车突然之间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蔓延,仿佛要将整个车队都吞噬掉。与此同时,契丹人大军的营地中,堆放粮草的帐篷也突然冒出了同样凶猛的火焰,滚滚浓烟直冲云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峙的双方都惊愕不已。大将军尉迟恭和大元帅几乎同时失声惊叫:“不好!”他们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充满了惊恐和焦虑。
双方都认为是对方派出“奇兵”烧毁了自己营中的粮草和物资,然而,这两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并没有被眼前的危机吓倒。他们眯起眼睛,狠狠地咬了咬牙,然后猛地睁开双眼,眼中射出一道冷冽的寒芒!
这道寒芒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透露出他们内心的决然和果断。紧接着,他们毫不犹豫地转身,对着身边的“号角手”大声下令,让他们立刻吹响牛角号,发出进攻的军令!
牛角号手们听到命令后,迅速举起手中的牛角号,鼓足了腮帮子,用尽全身力气吹响了号角。那激昂的号角声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震耳欲聋!
刹那间,两队大军像是被这号角声点燃了斗志一般,纷纷扬起马鞭,催动胯下的战马,如离弦之箭般向着对方疾驰而去!马蹄声响彻云霄,大地都似乎在这冲锋的洪流中颤抖起来!
在古代,两军交战时,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一鼓作气。当战鼓敲响时,士兵们的士气会被激发到最高点,他们会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向敌人。然而,如果不能在第一次冲锋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士气就会逐渐衰退,到了第三次冲锋时,士兵们的力量和勇气可能已经耗尽了。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双方都派出了他们最强大的重甲骑兵作为先锋队。这些骑兵身穿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或大刀,威风凛凛地催马冲向对方。当两队骑兵对冲时,就像是两股钢铁洪流相互撞击,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两军的前锋营在瞬间交汇,刀光剑影交错,重甲撞击的声音响彻整个战场。双方的士兵都毫不退缩,他们用尽全力挥舞着武器,试图给对方造成致命的打击。一时间,战场上惨叫连连,鲜血四溅,死伤无数。
然而,这只是战斗的开始。双方的骑兵并没有因为第一次冲锋的惨烈而退缩,他们迅速勒转马头,准备再次冲向对方,展开第二次冲锋陷阵。这一次,他们的决心更加坚定,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战胜对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残阳把天空烧成一块破布,双方骑兵冲锋掀起了烟尘,弥漫在混合着鲜血肉泥的黑红色的阵地上打着旋。断裂的旌旗斜插在尸堆里,战袍被砍成布条子被风撕成一缕缕,像垂死者的发丝。受伤吃痛的战马嘶哑的吼声像一把把利剑,刮过每个人的耳膜:"最后一次冲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