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营头领:时迁;副头领:杨林、石勇、戴宗。
工程司头领:陶宗旺;副头领:李云。
船舶司头领:孟康。
军器监头领:汤隆;副头领:凌振。
转运司头领:杜迁;副头领:宋万、扈成。
徐悟锋一口气说完所有人的职务,厅内未被提及的英雄们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他。
而那些已被点名的人,一个个神情自是不同。
特别是智多星吴用和神行太保戴宗,立刻喜形于色,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吴用心头涌起一股热流,初登梁山便位列四大军师之一,这让他萌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戴宗同样如此,他知道无论是谍报堂还是机密营,都是梁山的重要情报机构。
戴宗明白,若非依靠晁盖,像他这般有前科之人,绝无可能登上梁山,如今竟也成为机密营的首领之一。
庞秋霞身为摩尼教旧人,却成为护卫头领,众人虽感意外,但聪慧之人都猜到,她恐怕已是寨主身边的人。
此刻庞秋霞脸颊泛红,她是方百花的贴身侍女,在洞房之夜便被徐悟锋占有。
庞秋霞本是少女情怀,虽习得一身武艺,却是个闲不住的人。
得知徐悟锋即将定职,她随口表示愿上战场杀敌,无意中被徐悟锋记住,成了他的亲卫。
这样的细心安排让庞秋霞心中感激,虽未能如愿加入主战部队,但她对此结果颇为满意。
毕竟,庞秋霞之前是摩尼教的人,有些事情需要避嫌。
梁山泊今非昔比,先前战斗的俘虏已基本消化,仅山寨中的青壮年就超过九万。
入冬以来,每日都有百姓上山,梁山泊的名声日益高涨,前来投靠的百姓络绎不绝。
若徐悟锋愿意,随时可召集十万大军。
不说这些背景,单看梁山军的主战军团,不分步兵骑兵,每支都辖六个营,每营六百五十人,总计三千人。
马军第一军,由林冲统领,栾廷玉、孙立为副。
步军第一军,史文恭为主将,吕方、郭盛为副。
步军第二军,鲁智深为首,穆弘、李忠、周通为副。
步军第三军,山士奇担任主将,云宗武与元仲良为副手。
步军第四军,卞祥为主将,邓飞和欧鹏为副手。
步军第五军,孙安任主将,晁盖与胡春为副手。
步军第六军,刘唐为主将,孙新、解珍及解宝为副手。
步军第七军,李逵为主将,项充与李衮为副手。
步军第八军,杨志为正,颜树德与马麟为副。
步军第九军,縻貹为主将,索超、李应与周谨为副手。
步军第十军,张清为正,丁得孙与龚旺为副手。
步军第十一军,关胜为主将,宣赞和郝思文为副手。
步军第十二军,项元镇为正,史进、陈达与杨春为副手。
步军第十三军,唐斌为主将,崔埜与文仲容为副手。
步军第十四军,呼延灼为正,彭玘与韩滔为副手。
步军第十五军,花荣为主将,欧阳寿通与黄信为副手。
步军第十六军,秦明为正,单廷珪与魏定国为副手。
步军第十七军,武松为主将,广惠与崔猛为副手。
步军第十八军,徐宁为正,邹渊与邹润为副手。
步军第十九军,云天彪为主将,娄熊与谢德为副手。
水军第一军,阮小二为正,阮小五与阮小七为副手。
水军第二军,李俊为主将,童威、童猛与张顺为副手。
聚义厅上,各人各司其职,人人尽其才。
步军主力近七万,还不算预备军及其他力量。
徐悟锋满怀信心,只待新年过去,便要让赵宋朝廷为之震动。
(章节部分内容因故被调整,敬请期待后续更新。
)
**冬季渐深,再过一两个月便是年底。
梁山攻陷大名府后,将城中财物搜刮殆尽。
梁中书既心疼损失,又忧心忡忡,因丢失大名府之事,他曾遭不少弹劾。
尽管有蔡京保全,但大名府地位特殊,远非济州或郓州可比。
新年一到,梁中书的大名府留守之位恐难保全。
大名府富庶繁华,梁中书虽不舍离开,也只能接受现实。
失去大名府后,梁中书能免于问罪已属不易。
在职期间的最后时光,梁中书彻底放开手脚,竭尽所能搜刮民脂民膏。
一方面是为了填补先前的亏空,另一方面则是筹备人脉运作的费用。
若想再次谋得肥缺,少不了要花重金打点关系。
大名府内的诸多富户,自然成为梁中书的重点目标,特别是首富卢俊义。
然而,以梁中书如今的地位,即便觊觎卢俊义的财富,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
直接动手无异于自毁前程。
经过一番暗中调查,梁中书竟有所斩获:卢俊义的管家李固,竟与他的娘子贾氏不清不白。
梁中书闻讯大喜,立即召见李固,授意其构陷卢俊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