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被请来时心存疑虑,没想到梁中书竟打算对卢俊义下手,顿时大惊失色:“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啊!”梁中书冷笑:“你与贾氏之事,若让卢俊义知晓,后果如何,你心中有数。”冬日寒冷,李固听得冷汗直流。
卢俊义武功高强,得罪他无异于自寻死路,更何况卢家世代扎根大名,根基深厚,绝非他能够抗衡。
李固思虑再三,意识到自己与贾氏的秘密迟早会败露。
既然梁中书有意对付卢俊义,何不借此机会除掉对方?如此一来,他不仅可保全自身,还能收获巨额财产。
于是,李固跪拜梁中书道:“愿听大人调遣!”梁中书闻言笑逐颜开。
……
卢俊义生性笃信鬼神,这个时代的人大多如此。
吴用假扮算命先生,一套漏洞百出的说辞竟能让他深信不疑。
腊月将近,卢俊义如往常般前往城外寺庙祈福,嘱咐燕青、李固在家妥善照管事务。
谁料卢俊义刚离开,一队官兵便来到卢府,燕青急忙询问来意。
为首的官员冷笑一声:“有人告发,卢俊义暗通叛匪,图谋不轨,我受相公之命,特来缉拿。”
燕青急切道:“大人明察,我家主人清白无瑕,怎会与叛贼有染?这其中定有误会!”
那官员冷声道:“你的辩解毫无分量,李固何在?让他现身说明!”
李固应声而出,弯腰赔笑道:“各位大人久候,小人正是李固。”
官员问:“是你举报卢俊义勾结叛贼?可有真凭实据?”
李固面露媚态,答道:“自是有的,烦请大人随小人前往查看。”说罢领着官兵直奔卢府。
燕青心中一沉,隐约感到事态不妙。
众人在李固引领下抵达卢府书房,只见贾氏已立于门前,似在等候。
那官员打量贾氏,见她容貌端庄,却暗想:这般美艳女子,却心怀叵测,竟与外人合谋加害夫君。
官员依照梁中书交代,对贾氏说:“你是卢俊义的妻子?传闻他勾结逆贼,如今有何证据?”
贾氏行礼后道:“证据就在书房,大人请随我来。”
众人入内,贾氏指向屏风,说:“诸位请看,昨日卢俊义离家时,在这里留下一首诗。”
诗曰:“芦花深处一扁舟,俊杰由此启航游;义士若晓其中意,返身避难可无忧。”
官员明知故问:“这首诗并无异常之处。”
李固忙补充:“大人英明,此诗首字相连正是‘卢俊义反’。
小人虽不敢违背良心,但若卢俊义真与叛贼勾结,大名府岂非早已危矣?”
官员怒喝:“好个卢俊义,心怀叵测,果真与叛贼暗通!来人,速将卢府上下押走,交由府尊裁决!”
燕青凝视屏风上的字迹,确为卢俊义所写,但他坚信非主人亲笔。
世间才智之士众多,仿写他人笔迹并非难事。
燕青心思敏锐,早已察觉贾氏与李固之间的私情,多次试图提醒卢俊义,但卢俊义始终未加理会。
当前的局面,显然正是贾氏与李固串通一气,意图构陷卢俊义。
然而,燕青未曾料到,这场阴谋的背后真正主导者,竟是梁中书。
而屏风上的所谓反诗,亦是梁中书精心策划的结果,所谓“捉贼拿脏”,不过是其布局的一部分。
李固作为内应,让整个计划毫无破绽。
如今,贾氏与李固充当人证,屏风上的“证据”成为物证,人证物证俱在,卢俊义已陷入绝境。
燕青见局势危急,当机立断,悄然离开卢府,以免自身也被牵连,否则谁还能为卢俊义传递消息?
卢俊义祈福归来,途中遇到狼狈不堪的燕青。
燕青将他引至僻静处,告知实情:李固与贾氏已向官府举报卢俊义勾结梁山,梁中书下令抓捕家中老小,抄没财产。
燕青侥幸逃脱,日夜守候城门,以防卢俊义贸然进城。
卢俊义听后又惊又怒,斥责燕青胡言乱语,质疑自己的娘子不会做出这种事。
燕青见卢俊义不信自己的劝告,唯恐他贸然入城遭遇不测,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主人平日只专注于练武,却不曾细思利弊。”
“李固此人背信弃义,早已与贾氏勾结,现今正诬告主人,意欲促成二人成婚。
主人若去,恐将陷入险境!”
卢俊义听罢,顿时气得面色发青,一脚踢翻燕青。
燕青不敢躲避,只是伏地叩首:“小乙不敢 ** 主人,若是有一字虚言,甘愿受罚,即便粉身碎骨亦无怨言。”
看到燕青这般模样,卢俊义的情绪稍有平复,忽然忆起燕青曾经也曾隐约提及过李固与妻子间的嫌隙。
只是当时卢俊义认为燕青因常出入风月场所而多有猜忌,便严厉训斥了他。
随后卢俊义又记起,有一次他锻炼归来,恰巧撞见李固从自己房中走出。
李固当时显得颇为慌乱,辩称是去向贾氏汇报事务,随后又在门外详细说明了家中的一些情况后才离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