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钟后,小李成功到达目标岩缝。他小心地探手进去,掏出一个油布包裹。"找到了!"他的声音在晨风中颤抖。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引擎的轰鸣声——美军巡逻队!所有人立刻隐蔽,小李则紧贴岩壁,一动不动。两辆吉普车沿着山下的公路缓缓驶过,车顶的探照灯扫过悬崖,几次差点照到悬在半空的小李。
"该死,他们增加了巡逻频率。"崔成浩低声道,"肯定是为'铁幕行动'做准备。"
吉普车终于远去,小李开始下降。快到地面时,一根铁钉突然松动,他整个人猛地滑落!幸亏下面的队员牢牢拉住了保护绳,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油布包裹被迅速打开,里面是两张地图:一张标注了美军在鹰嘴崖区域的详细布防,另一张则绘有神秘的地下通道网络,几个点特别标注了"发光苔藓"字样。
"这是...溶洞系统?"陈书怀惊讶地指着那些蜿蜒的线条,"看这个分支,直通美军补给站下方!"
李云龙仔细研究地图,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形:"如果我们从溶洞潜入,能避开所有地面警戒..."
"太危险了!"崔成浩反对道,"那些溶洞错综复杂,一旦迷路..."
"有地图就不怕。"李云龙收起油布包,"先侦察补给站外围,确认地图准确性。"
队伍继续向鹰嘴崖移动。随着海拔升高,风雪越来越大,能见度降到不足十米。李云龙让大家用绳索连在一起,防止走散。崔成浩走在最前面,凭借惊人的方向感带领队伍在白色迷宫中穿行。
中午时分,风雪稍歇。他们在一处视野良好的山脊停下,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美军补给站——那是个建在平缓山坡上的临时基地,十几顶大型帐篷围成一圈,中央是两座预制板搭建的仓库。四角设有哨塔,巡逻士兵在铁丝网内来回走动。
"防守比预想的严密。"李云龙皱眉道,"至少一个连的兵力。"
陈书怀突然轻呼一声:"师长,看那个仓库!"他指向右侧的预制板房,"门口堆的那些箱子...是夜视装备的包装!"
确实,通过望远镜能看到木箱上"IR SCOPE"的字样。李云龙的心跳加速——如果能缴获几套新型夜视仪,对志愿军将是质的提升。
"崔同志,你母亲和村民能在什么位置接应我们?"
崔成浩指向补给站东侧的一片松林:"那里有个猎人小屋,母亲和五六名村民应该就在附近。但他们只有猎枪和斧头..."
"足够了。"李云龙咧嘴一笑,"我们不是强攻,是智取。"
计划很快制定:利用溶洞地图潜入补给站下方,夜间同时发动袭扰和渗透。崔成浩负责联系村民准备接应和撤退路线。
队伍在黄昏时分抵达猎人小屋。那是个低矮的原木建筑,烟囱里冒着淡淡的炊烟。崔成浩发出几声鸟鸣般的哨音,门立刻打开,一位满头白发的朝鲜老妇手持猎枪走了出来。
崔大娘比想象中更年迈,背驼得厉害,但眼神锐利如鹰。她不会说中文,但通过儿子翻译,热情地将战士们让进屋里。小屋出奇地温暖,墙角炉子上炖着一锅野菜汤,香气扑鼻。
"吃,都吃。"崔大娘用木勺敲着锅边,示意大家不要客气。她特意盛了满满一碗递给李云龙,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
热汤下肚,冻僵的身体渐渐回暖。李云龙展开地图,向崔大娘询问溶洞入口的位置。老妇人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激动地指着图上一处标记,说了一连串朝鲜语。
"母亲说这个入口就在美军补给站正下方!"崔成浩翻译道,"但三年前一次地震后,通道塌了大半,不知道还能不能通行..."
"值得一试。"李云龙转向队员们,"老王,准备炸药,必要时开路。小李检查狙击步枪,负责制高点掩护。书怀,你跟我一起下溶洞。"
崔大娘突然又从里屋拿出几套破旧的朝鲜农民服装,比划着让大家换上。李云龙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行动失败,便装可以增加逃脱机会。
夜幕完全降临时,行动开始了。崔成浩带着换好便装的战士们向溶洞入口摸去,而李云龙和陈书怀则跟随崔大娘走一条更隐蔽的小路。老妇人虽然年迈,但在雪地中行走如履平地,不时停下来用鼻子嗅闻空气,像只经验丰富的老猎犬。
溶洞入口隐藏在一处瀑布后面,湍急的水流在严寒中形成了冰帘。崔大娘拨开冰柱,露出后面黑魆魆的洞口。她递给李云龙一盏自制的苔藓灯,又说了几句叮嘱的话。
"母亲说,洞里岔路多,一定要沿着发光的苔藓走。"崔成浩翻译道,"那些苔藓只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长,顺着走就能找到出口。"
李云龙郑重地向老妇人敬了个军礼,然后弯腰钻入洞中。陈书怀紧随其后,手里拿着朴顺姬父亲的那盏旧灯。洞口很快在身后闭合,只剩下两盏微弱的灯光在绝对的黑暗中摇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