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术后泻如决堤 老中医两剂方稳如泰山
深冬的沪市飘着细雪,岐仁堂的红漆门被拍得震天响。周老太太裹着羽绒服冲进来,鬓角的白发沾着雪粒,手里的老年机还在发烫:"岐大夫!救命啊!老头子术后像开了闸的水坝,吃啥拉啥,都快脱形了!"
正在给药柜添艾叶的小徒弟阿青吓得打翻药斗,只见周老太太手机里传来视频画面——病床上的周老爷子眼窝深陷,枯瘦的手攥着便盆,嘴唇干裂得渗血,身后心电监护仪的数字跳得飞快。
岐大夫推了推老花镜,盯着视频里老人青灰的脸色:"术后多久了?可发热?"
"整整十一天!"周老太太急得直跺脚,"在大医院挂了十几种药水,越治越凶!现在吃米汤都兜不住,屁股都拉得通红......"她突然捂住嘴哽咽,"医生说再这样下去......"
诊室里气氛凝重如铅。岐大夫沉吟片刻,翻开泛黄的《伤寒论》:"仲景有言'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令尊发热、肛门肿痛,正是内热下迫大肠之象。"
"可他都拉得快没气了,还能清内热?"周老太太满脸疑惑。
岐大夫取出银针在灯上烤了烤,解释道:"这就像家里失火,若只堵烟囱不灭火,火势只会越烧越猛。葛根好比救火的云梯,既能升提下陷的阳气,又能引药入阳明经;黄连、黄芩是灭火的水,专清肠腑热毒。"
说罢又翻开《金匮要略》,指尖点在桃花汤条文:"但久泻必伤肾阳,下焦失于固摄,正如《内经》所言'肾开窍于二阴'。赤石脂就像补天的女娲石,干姜、粳米则是温煦命门的炭火,把滑脱的正气牢牢兜住。"
药方写到一半,岐大夫突然加重笔触:"再加仙鹤草百克!此乃《本草纲目》中的'脱力草',既能止血止痢,又能大补气血,最适合这种虚实夹杂之症。"他转头对阿青说:"取高丽参切片,阿胶烊化时记得用黄酒隔水炖,这两味好比给枯涸的河道引来活水。"
第二天傍晚,诊室里飘着当归的药香。周老太太的电话突然炸响,声音大得全诊室都听得见:"岐大夫!神了!喝下半碗药,老头子就止住泻了!现在能喝小米粥,体温也正常了!"
阿青惊讶得打翻药杵,岐大夫却笑着摇头:"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让令尊把第二剂药喝完,我再开个八珍汤加肉苁蓉,补脾肾、生新血。"他对着电话叮嘱,"切记,生冷油腻一概不沾,晨起可喝生姜红枣茶温养脾胃。"
挂了电话,岐大夫给围过来的学徒们讲解:"治病如治水,葛根芩连汤是在上游截流,桃花汤是在下游筑坝,仙鹤草、参胶则是加固堤岸。你们看,"他举起《脾胃论》,"李东垣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术后正气大虚,更要顾护后天之本。"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药柜上。阿青望着师父案头堆叠的医书,突然明白为何那些被大医院判了"难治"的病人,总能在岐仁堂重获生机——那些泛黄书页里的智慧,经岐大夫的妙手点拨,化作了济世活人、起死回生的良方。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岐大夫的悬壶故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