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汤是辛温之品,适合风寒感冒,”岐大夫翻开《伤寒论》,找到桂枝加芍药汤的条文,“我给你用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黄芪。桂枝调和营卫,白芍敛阴止汗,黄芪补气固表。就像给房子换扇密封的窗户,再加上保暖层。”
阿和抓药时问:“师父,真武汤里也有白芍,治的也是出汗,跟这个有啥区别?”
“问得好,”岐大夫擦着戥子笑,“真武汤治的是阳虚水泛,出汗伴水肿;这个是营卫不和,出汗伴乏力。白芍在真武汤里利小便,在桂枝汤里敛阴液,就像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
刘嫂接过药包:“岐大夫,喝了这药还能喂奶吗?”
“放心,”岐大夫望着襁褓里的婴儿,“这方子平和得很,就像母亲的怀抱,既能治病,又能护着孩子。”
【五】岐仁堂的“白芍经”
月上柳梢时,阿和给岐大夫端来洗脚水,忍不住问:“师父,今天这几个病人,病症不同,咋都用了白芍?”
岐大夫把脚伸进水里,舒服地叹了口气:“你还记得《本经》怎么说芍药吗?‘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七大类功效,就像七把钥匙,能开不同的锁。”
他拿起放在桌边的白芍片,对着灯光看:“你看这白芍,色白入肺,味酸入肝,质润入肾,真是天生的调和之药。邹润安说‘胸中者,阳之府;腹中者,阴之府’,所以胸中满痛不用芍药,腹中满痛多用芍药,这就是配伍的智慧。”
阿和若有所思:“师父,那是不是所有腹痛都能用芍药?”
“当然不是,”岐大夫擦着脚笑,“就像张嫂子的腹痛,是肝脾不调;要是食积腹痛,就得用保和丸;要是阳虚腹痛,就得用附子理中丸。芍药虽好,也得对证才行。就像再好的厨子,也不能用一道菜招待所有客人。”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药柜上,那些写着药名的竹牌泛着柔和的光。阿和忽然觉得,这小小的岐仁堂,就像一味白芍,看似普通,却能调和百药,化解千愁。
“师父,”阿和忍不住又问,“现在好多人不信中医,觉得白芍就是普通花草,您说为啥?”
“因为他们没见过白芍开花,”岐大夫吹灭油灯,屋里只剩下药香和月光,“春天的时候,白芍开出碗大的花,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好看得很。可好看只是表象,真正的妙处,在于根里的那点酸苦。就像中医,看着平淡,却能解决大问题。”
夜深了,岐仁堂的铜葫芦幌子在月光下静静晃悠,仿佛在诉说着那些隐藏在白芍花开里的医道玄机。而那些喝过白芍汤的人,此刻或许正在酣睡,他们不知道,这碗带着微酸的药汤,不仅治好了他们的病,更蕴含着千年中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智慧光芒。当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岐仁堂的药柜上时,那味白芍正静静躺着,等待着下一个需要它的人,用它的酸苦,化解人间的愁绪。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岐大夫的悬壶故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