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直视着下方的萧瑾言,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萧瑾言,你意下如何?”
萧瑾言闻言,身形微微一震,随即坚定地迈出一步,拱手行礼,目光中闪烁着坚毅与忠诚:“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责无旁贷。无论前路如何艰难险阻,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此时,一旁的庾进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焦虑。他深吸一口气,似乎在下定某种决心,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陛下,微臣还是觉得让何松之去更为妥当一点。毕竟,萧瑾言乃武将出身,擅长的是冲锋陷阵,而非外交辞令。而何松之身为文官,多年浸淫于诗书礼仪之中,口才上定要强过萧瑾言许多。”
刘坤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目光在庾进与萧瑾言之间来回游移,仿佛在审视着两人的心思。
“楚国公啊楚国公,”他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你刚才还口口声声说要锻炼年轻人,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现在却又说萧瑾言口才不佳,难以胜任。朕看你这心思,分明就是想将这功劳揽到自己人手里嘛。”
庾进一听,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连忙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与急切:“陛下明鉴,微臣为国举贤,绝无半点偏私之心。只是此事关乎国家大局,微臣不得不谨慎行事,以免误了陛下的大事。”
刘坤的目光再次落在萧瑾言身上,那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考验:“萧瑾言,你意下如何?面对楚国公的质疑,你可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
萧瑾言抬头,目光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陛下,微臣虽不善言辞,但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微臣愿以行动证明,无论文武,只要心怀国家,便能克服一切困难,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这一刻,大殿内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萧瑾言身上。而萧瑾言,则以他那坚定的眼神和无畏的姿态,成为了整个大殿中最耀眼的存在。
刘坤威严中带着几分深思熟虑的神色,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朕有一提议,愿借此大殿之威,彰显朕之公正无私。就让萧瑾言与何松之,在这庄严之地,以诗会友,一决高下。谁若能以诗动人,才情横溢,便由谁担当这和谈使者的重任,扬我国威。诸位爱卿,以为此法如何?”
杜玄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光,上前一步,恭敬答道:“陛下此意,公正无私,既考较了才学,又兼顾了公平,实乃上策。”
话音未落,大殿之内,数位大臣纷纷点头附和,有的面露期待,有的则暗自揣度,一时之间,大殿内议论纷纷,却无一不认同这突如其来的比诗之争。
刘坤的目光转而落在萧瑾言身上,这位年轻俊逸的将领,自穿越而来,便以其不凡的见识与胆识,在朝中逐渐崭露头角。
刘坤的眼中带着几分玩味,几分试探:“萧瑾言,你意下如何?可愿接受此番挑战?”
萧瑾言心中暗自好笑,心想:与我这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比作诗?这不是班门弄斧,自取其辱吗?
但面上却不动声色,拱手行礼,言辞恳切:“陛下,微臣虽不才,却愿以此身一试。若何松之之诗作,真能胜过微臣,微臣自当心悦诚服,将这和谈使者的重任拱手相让。”
刘坤闻此,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目光随即转向何松之,这位同样是朝中公认的才子,平日里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此刻,何松之的面色复杂,既有被点名的意外,也有即将一展才华的激动,更多的是对萧瑾言那番话的暗暗较劲。
“何松之,”刘坤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你意下如何?可愿接受萧瑾言的挑战,以诗会友,共赴这场智慧与才情的盛宴?”
何松之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意:“陛下,微臣自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厚望,不负这大殿之上的荣光。无论结果如何,微臣都将以诗为媒,展现我大国风范。”
一时间,大殿内的气氛骤然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两位即将以诗对决的才子身上,令人屏息以待,心潮澎湃。
刘坤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既然如此,那便让萧瑾言与何松之,以诗会友,一决高下,胜者将担纲和谈使者的重任,为我大宋王朝争取和平的曙光。”
杜玄闻言,微微欠身,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他轻声问道:“陛下,不知这比试之诗,应以何为题?”
刘坤沉吟片刻,目光中似有万千兵马奔腾而过,最终定格在最近那场大捷之上,声音铿锵有力:“既然萧成刚为我大宋再添胜绩,那便以‘战争’为题,让二位才子各抒己见,以诗寄情,抒发对战争的感悟与对和平的向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