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当刘备宣布第一届参议太常名单时,太极殿的青铜鹤炉里,沉水香燃到了最后一寸。
"蜀郡织锦户张氏,南阳铁商李三,颍川农师陈老七......"小黄门的唱名像根针,扎破了满殿的沉默。
刘璋的朝笏"当啷"掉在地上,他瞪着名单上"蜀郡"二字,那是他老家最富的织锦坊,从前连见他面都要递帖子;孙绍的指尖在袖中掐出红痕,他认出"南阳铁商"正是截断他盐路的对头——这些人,从前连宫城的门槛都摸不到。
陈子元站在班首,望着丹墀下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他知道,这名单里有三成是刘备亲自挑的"刺头",两成是他暗中推荐的"稳桩",剩下五成,是从各州郡百姓的推举信里挑的"火种"。
此刻有个白胡子老匠正攥着名单发抖,那是洛阳城最有名的木匠,十年前替他修过丞相府的门——当时老匠蹲在台阶下吃冷饼,现在却站在金殿上。
"散朝。"刘备的声音盖过所有喧哗,"三日后,参议太常到承明殿听政。"
退朝时,陈宫又凑过来。
老臣的手指不再像井水浸过的玉,反而带着点暖意:"老臣昨日去了西市,卖菜的老妇说,能选自己人上金殿,比多赚两文钱还高兴。"他望着远处蹦跳的小宦官,像是想起什么,"对了,陈震昨日递了八百里加急,说西方的商路通了......"
陈子元脚步微顿。
陈震是他最器重的幕僚,去年派去联络西域诸国。
他刚要细问,陈宫已被大司农拉走,只留下半句尾音:"副使句扶......"
晨雾不知何时散了,宫墙的朱漆在阳光下亮得刺眼。
陈子元摸出袖中那卷草案,被汗浸透的字迹已经干了,"此制需陛下独断"几个字却更清晰了。
他望着承明殿方向,那里已经聚了些穿短褐的身影——是新选的参议。
风卷着他们的笑声扑过来,混着金殿上的铜铃声,像首不成调却热闹的曲子。
十年后的那盘棋,终会下出个新天地。
喜欢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