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欣接着走上讲台,打开画板展示 “身体变化认知图”:“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早恋、成绩下滑,却很少关注他们对身体变化的困惑。” 她指着图中 “胸部发育” 的部分,“就像游园会遇到的这位同学,因为胸大失眠却不敢告诉妈妈,这种羞耻感积累久了,就会影响情绪和学习。” 她分享了自己妈妈经营文具店的故事:“我妈妈会把少女杂志放在显眼位置,遇到问题就和我像朋友一样讨论,这让我知道身体变化不是秘密。”
台下开始有家长小声议论,坐在前排的一位妈妈举手提问:“可女孩子太早发育确实让人担心,要不要带她去医院看看?” 小羽立刻递上准备好的《青春期发育手册》:“您看这里的医学数据,女孩 10 到 16 岁发育都属正常,关键是帮助她们接纳自己。” 她邀请自己的妈妈张芳站起来,这位社区卫生站的护士笑着说:“作为医护人员和妈妈,我建议家长先调整自己的心态,你们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不如换成‘这说明我们的宝贝长大了’的庆祝心态。”
王浩负责的 “男生青春期” 环节引发了热烈讨论。他拿着自制的 “变声期保护指南”,认真地讲解:“很多男生变声期会故意大声说话,其实是想掩饰不安。就像我以前嘲笑同学,后来才知道是自己不懂才害怕。” 一位穿着工装的爸爸红着脸说:“我儿子最近总关着房门,我以为他学坏了,原来是变声期不好意思说话。” 王浩把指南递给这位爸爸:“您可以试试和他一起听低沉的音乐,告诉他变声后的嗓音更有魅力。”
中场休息时,家长们围着展示台翻看资料,李诗涵和孟晓冉忙着给大家续水。小羽注意到角落里有位奶奶在偷偷抹眼泪,她走过去递上纸巾,发现老人手里捏着一张照片,是个穿着校服的女孩。“那是我孙女,” 奶奶哽咽着说,“她总说自己胖不肯吃饭,我以为是小孩子闹脾气,今天听你们讲才知道,她是因为同学嘲笑她发育早……”
小羽坐在奶奶身边,翻开案例集找到 “身材焦虑” 那页:“您看这个案例和您孙女很像,我们建议家长多夸夸孩子的优点,比如‘你跑步很快’‘画画很好看’,让她知道美不止一种标准。” 她还教奶奶简单的沟通技巧:“可以说‘奶奶像你这么大时也有烦恼’,先分享自己的经历,孩子才愿意打开心扉。” 奶奶离开时紧紧握住小羽的手:“谢谢你孩子,我总算知道该怎么跟她说了。”
下半场的 “角色扮演” 环节最受欢迎。家长们随机抽取情景卡片,扮演 “发现孩子藏卫生巾的妈妈”“被儿子顶撞的爸爸” 等角色,小羽她们则扮演对应的孩子。有位爸爸抽到 “女儿拒绝上游泳课” 的卡片,他下意识地说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怕的”,扮演女儿的孟晓冉立刻红了眼眶:“你们总说小事,可在学校被人指指点点的是我啊!” 这句话让活动室瞬间安静,那位爸爸愣了很久才低声说:“我从来没想过她这么难受。”
李诗涵趁机展示 “同理心沟通公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先说‘我知道你很难受’,再说‘我们一起想办法’,最后说‘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在’。” 她分享了自己偷穿姐姐内衣被发现的经历:“我妈妈没有骂我,而是带我去买了合适的内衣,说‘这说明我的小诗涵长大了’,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温暖。” 台下有位妈妈若有所思地说:“我女儿上次来月经,我只会说‘别碰凉水’,下次我试试说‘妈妈陪你一起面对’。”
讲座接近尾声时,小羽打开 “秘密信箱”,读出家长们写下的困惑:“儿子总跟女同学聊天,是不是早恋了?”“女儿房间贴满男明星海报,要不要撕掉?”“孩子不肯跟我们说学校的事,怎么办?” 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请每位家长在便利贴上写下 “自己青春期最希望父母做的事”,然后贴在 “心愿墙” 上。很快,白墙上就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希望妈妈别总拿我跟别人比”“想要爸爸一个真诚的拥抱”“希望我的秘密能被尊重”……
“这些愿望是不是很熟悉?” 小羽指着心愿墙说,“其实每个家长都曾是青春期的孩子,只是后来忘了自己当年的渴望。” 她展示最后一张幻灯片,是苏晴老师写的话:“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家永远是可以安心倾诉的地方。” 投影仪的光束里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像无数个被理解的青春期烦恼在飞舞,活动室里响起了久久不息的掌声。
收拾东西时,社区主任提着一篮苹果走进来:“太精彩了!好几个家长说这是最有用的社区活动。” 她指着签到表上的名字,“这位张女士是中学老师,说想邀请你们去学校给家长讲课;还有这位李先生,是做出版的,想把你们的手册编成书呢!” 小羽看着桌上厚厚的反馈表,上面几乎都是 “非常满意” 的评价,还有家长在建议栏写 “希望每月都办一次”“想让孩子爸爸也来听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