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她对着周围的镜头说,声音清晰而坚定,"让我重新认识了肖像艺术的力量。"她看向祁弃,眼神中带着某种只有祁弃能读懂的情绪,"它捕捉的不是表面的形象,而是灵魂的真相。"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记者们争先恐后地记录影后对艺术的评价。祁弃站在一旁,感到一种奇怪的抽离感——温姜的话发自内心,却被无数镜头扭曲成一场表演。
参观结束后,温姜被经纪人匆匆带走参加下一个通告。临走前,她悄悄塞给祁弃一张纸条:"今晚八点,老地方。"
晚上七点五十分,祁弃站在美术馆后门的台阶上,不确定"老地方"指的是哪里。八点整,一辆熟悉的黑色SUV悄无声息地停在她面前。车窗降下,温姜戴着棒球帽的脸露出来:"上车。"
车子驶向城市东郊,最终停在那栋熟悉的高层建筑前——温姜的公寓。电梯里,温姜摘下帽子,头发散落在肩膀上,散发着淡淡的洗发水香气。
"庆功宴后派对。"她解释道,"经纪人坚持要办,但我实在受不了再来一轮虚伪的祝贺了。"
公寓里果然空无一人,只有餐桌上摆着两盒外卖和一瓶红酒。温姜踢掉鞋子,赤脚走向露台:"饿了吗?我买了陈记的卤肉饭。"
她们坐在露台上,看着城市灯光一点点亮起。温姜倒了两杯红酒,递给祁弃一杯:"敬你的展览,"她碰了碰祁弃的杯子,"和我的提名。"
酒精滑过喉咙,带着微微的苦涩。祁弃小口吃着卤肉饭,听温姜讲述庆功宴上的种种荒唐事——制片人想介绍她认识自己的侄子,某品牌想用天价合约换取她代言,前男友导演柯寻喝醉后大谈他们曾经的恋情...
"柯寻?"祁弃放下叉子,"《午夜钟声》的导演?"
温姜点点头,表情变得复杂:"他手上有个新项目,想让我出演。"她转动着酒杯,"但我怀疑他只是想借我的名气炒作。"
祁弃想起那个傲慢的导演,他曾公开宣称温姜的演技全靠他"调教"。一种莫名的保护欲突然涌上心头:"别接他的戏。"
温姜惊讶地抬头,随即笑了:"不会接的。"她轻声说,"我已经有更好的选择了。"她的目光落在祁弃脸上,"不过...去好莱坞意味着我们要分开很久。"
这句话悬在两人之间的空气中,沉甸甸的。祁弃盯着自己的酒杯,不知该如何回应。六个月,加上她可能接受的挪威驻留项目,就是九个月的分离。对普通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两个刚刚建立起深刻联系的人而言,几乎是一个世纪。
"我们可以..."温姜犹豫着,"视频?邮件?"
祁弃点点头,但心里清楚那远远不够。她需要看到温姜在特定光线下眼角的细纹,需要听到她思考时无意识的轻哼,需要感受她靠近时带来的温度和气息。这些都无法通过屏幕传递。
温姜突然站起身,走到露台栏杆边:"看。"她指向远处,"美术馆的灯光。"
祁弃站到她身边,果然看到远处美术馆的轮廓被灯光勾勒出来,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就在今天,她的作品在那里展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认可。而这一切,某种程度上都始于那个五月的下午,当温姜站在她工作室门外,说要买下那幅半成品。
"谢谢。"祁弃突然说。
温姜转头看她:"为什么?"
"为了..."祁弃斟酌着词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温姜的眼睛在夜色中闪闪发亮,像是含着星光。她向前一步,轻轻握住祁弃的手:"我才应该谢谢你。"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画出了真实的我。"
城市的灯光在脚下延伸,像是一片星辰大海。祁弃突然意识到,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好莱坞的合约,挪威的项目,分离的日日夜夜——这一刻,站在这个露台上与温姜十指相扣的瞬间,已经永远改变了她的生命轨迹。
喜欢抽屉里的十二封信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抽屉里的十二封信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