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而生今之有也能知古初之始始於无始爲道之端绪者
谓之道纪也由是知之此道终不可以情求终不可以智知
也以形名求之了毋可得以皦昧察之湛不可分始终不能
穷随迎莫能见以无御有生化何穷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爲之容
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
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淸孰能安以久动
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有道之士潜修宻行非人所知或有混浊世以链其心或有
凝神气以筑其基或求侣择地傲游湖海或韬光晦迹藏器
待时或纵酒放旷俄而冲举或禄仕济世倐而飞仙或积功
累行施符货药或潜藏岩穴辟谷炼形倐往倐来隐显莫测
其迹虽与人同其心则与人异韬光隐耀返情於空人所难
测故云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也其可见者观圣人之威仪应
事接物之迹耳践其迹者则知圣人之道不离日用作眞修
也观夫圣人之接物也遇事辄加戒愼而不敢轻发豫豫然
若冬涉川之难斯圣人之愼谨也虽然燕居独处常存谨畏
而不敢妄爲犹犹然若畏四邻之窃知斯圣人之愼独也终
日俨然如对大宾未尝造次斯圣人之主敬也其心涣然如
春冰融释斯圣人之无疑也其质湻厚如愚似讷其衷寛大
如谷中虚混俗同尘浑浑然与世爲一其迹未尝不与人同
也孰能者勉之之辞也孰能以久浊之水止而澄之徐徐而
自淸孰能以久动之念安而静之徐徐复其初也浊可淸也
非静久则不得念可息也非性定则不能保此道者惟虚其
中空空然不留一物故云不欲盈也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外
爲狂夫如弊败之物无新成之可观此圣人之微妙玄通始
终莫能识也列子居郑圃四十年无人识者是能守弊者也
致虚极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
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至虚生神至静生气故知道从虚静中出致者造其极也守
者设其权也虚至大无际故言极静犹与动偶故言守静不
笃则动乱随之此言学者笃於静默爲本极於致虚爲成故
可见自性之原入眞实之地观夫万物并生於天地间莫不
繁秀畅茂其及蒂叶脱落津液归根故知此道出於虚而还
於虚物生於根而复归於根也万物归根乃谓之静至於静
极阳生物复畅茂谓之复命也窃知老子以虚极静笃而爲
归根复命之说者葢其使人疑妄归眞以复其初此复命之
常也若知其常则心虚性尽而道自明也不知其常则有妄
动妄作之举悖理招凶也知其常则心同太虚何物不容也
有容其德必大而无私何所不公也以公处世天下归之可
以爲王也王者之德与天契同德与天通无爲自然性成道
备悠久无疆终身用之何殆之有
太上下知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
犹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太古上古之世天下之民惟知有尊君而已及其後也始有
亲誉之意誉必生毁民僞兴焉故设刑法以威之始有畏惧
之心法严则伤恩始有侮慢之意数者良由在上之人去诚
用智而信不足其民始疑而不信矣民之不信而难治者盖
由上之有爲不尙眞实不务德化惟以言语爲贵以烦民岂
不愈重其疑而民不信宜矣莫若以不言之教无爲而治挽
囘太古湻风而民安俗美天下自然化也如是则功成事遂
百姓谓我自然也
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僞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
忠臣
道生於天地之先涵仁义而潜智慧若任仁义而狥智慧则
离湻丧朴而大道废矣殊不知有仁义则有奸狡有智慧则
有诈僞有忤逆不和然後知有孝慈有奸邪乱国然後知有
忠臣此言大道行则仁义隐大道废则仁义彰莫若潜仁义
而屏智慧则奸狡无所逞其智诈僞无所用其情六亲自和
民安国治则孝子忠臣不知所在反民风於湻朴复太古之
自然而大道行矣此亦一时伤世思古之语也
絶圣弃智章第十九
絶圣弃智民利百倍絶仁弃义民复孝慈絶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以圣智之用行则奸佞不能遁其情莫若絶而弃之使民复
於湻化之中而利民百倍於锄奸矣仁义之名立则忤逆不
彰而自显莫若絶而弃之则善恶而无所分别使民复於孝
慈矣夫巧足以生奸利足以招盗若絶机巧之心弃货财之
利何盗贼之有也圣智仁义巧利三者见之於外所以爲文
名兴而实丧三者絶而弃之其文虽若不足而其实则民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