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大礼堂比半决赛时更加拥挤,连走廊都站满了人。林小满和苏雨柔穿过人群时,耳边不断传来议论声。
"那就是'乡村神医'?看起来好年轻..."
"听说半决赛时用砒霜救人,胆子真大..."
"刘大夫经验丰富,这次肯定赢..."
林小满握紧手中的药箱带子,掌心微微出汗。今天他特意穿上了苏雨柔为他买的浅蓝色衬衫,看起来比平时精神许多。
"别紧张。"苏雨柔轻声说,替他整理了一下衣领,"你准备得很充分了。"
林小满点点头,目光扫过评委席。陈明正和周世昌交头接耳,看到林小满时,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而坐在中间的郑会长则向他点头致意。
"决赛选手入场!"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林小满和刘德贵同时走上台。刘德贵今天穿着考究的中山装,胸前别着闪亮的医师徽章,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看到林小满,他冷笑一声,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小子,今天让你见识下真正的医术!"
主持人宣布规则:"决赛分为三轮,每轮一位疑难病患者,两位选手同时诊治,评委根据疗效评分。"
礼堂侧门打开,三位坐在轮椅上的患者被推了进来。林小满瞳孔微缩——第一位正是郑会长暗示过的那个罕见病患者,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面色蜡黄,骨瘦如柴。
"第一位患者,男性,22岁,全身器官功能衰退,病因不明。"主持人介绍道,"请选手准备!"
刘德贵抢先一步上前,装模作样地把脉问诊,然后宣布:"此乃先天元气不足,需大补元气!"他从药箱取出一瓶昂贵的进口补剂,"这是美国最新研发的细胞活化素,一针见效!"
评委们交头接耳,显然对这种"高科技"疗法很感兴趣。陈明更是大声赞叹:"西医先进,值得推广!"
轮到林小满,他没有立即诊断,而是先蹲下身,平视患者:"能说说你的症状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年轻人虚弱地开口:"一年前...开始是乏力,后来各器官陆续出问题...医生说是基因缺陷..."
林小满一边听一边把脉,同时暗中运用"灵瞳"观察。患者体内元气枯竭,五脏六腑都被一层灰气笼罩,但并非先天缺陷,而是某种毒素导致的慢性衰竭!
"不是基因问题。"林小满斩钉截铁地说,"是重金属中毒!"
会场哗然。刘德贵讥讽道:"胡说八道!患者做过全套检查,哪来的重金属?"
林小满不慌不忙,从药箱取出一个小瓶:"这是我特制的解毒剂,配合针灸,三天可见效。"
"又是偏方!"刘德贵嗤之以鼻,"评委主席,这种江湖术士的把戏也能上大雅之堂?"
郑会长抬手示意安静:"让事实说话。两位请开始治疗。"
刘德贵立刻给患者注射了那瓶"细胞活化素"。不到十分钟,患者脸色确实红润了些,甚至能短暂站起来了。观众席爆发出掌声。
林小满则不急不躁,先给患者服下解毒剂,然后取出银针,施展新学的"三才针法"。针尖精准刺入七处大穴,形成一个独特的能量网络。在场的老中医们瞪大了眼睛——这手法他们只在古籍中见过!
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示感觉"轻松了些",但没有刘德贵的患者那么立竿见影。
"第一轮,刘德贵胜!"主持人宣布。
台下,苏雨柔焦急地绞着手指。林小满却神色平静,似乎早有预料。
第二位患者是个中风后遗症的老太太,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刘德贵再次祭出"高科技"——一台进口电疗仪。
"三次电疗,保证康复!"他自信满满地说。
林小满则采用综合疗法:先用药浴活血,再以针灸通络,最后辅以语言训练。治疗过程中,他耐心地引导老太太重复简单发音,像教孩子一样鼓励她。
第二轮结束,老太太的电疗效果明显,能勉强走几步了;而林小满的患者进步较慢,但肌张力改善更显着。
评委们争论不休,最终裁定:"第二轮,平局!"
"最后一位患者!"主持人高声道。
最后被推上来的是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双腿萎缩,无法行走。看到孩子痛苦的眼神,林小满心头一紧。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持人说,"现代医学尚无根治方法。"
刘德贵检查后摇头:"神经已经坏死,治不好了。我开点营养神经的药吧。"
林小满却蹲在男孩面前,轻声问:"想再走路吗?"
男孩眼中含泪,用力点头。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决定冒险使用竹简上记载的"续脉接经法"。这是《药仙录》中的禁术,对施术者损耗极大,但眼下顾不得那么多了。
"需要安静环境。"他对评委说,"能否拉上帘子?"
郑会长同意了。帘子拉上后,林小满取出特制的药膏涂抹在男孩腿上,然后运针如飞。七根银针精准刺入受损神经周围的穴位,每一针都带着一丝葫芦能量的引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