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峻工第三日,流言便像长了脚的稗草,从木匠街一路疯长到县衙门口。
“听说那院子光墙就掏空了半条街的地龙铜管,住进去得风湿!”
“三个穷小子懂什么营造?怕是连榫卯都分不清!”
话越传越离谱,在林悦授意下,水星提笔,用淡金笺写下:
“谨以薄酒、新茶、一院风物,恭请县丞大人暨夫人、小姐,于六月十八(两日后)酉时,移步槐花巷赏荷。”
门子把帖子递进内衙时,县丞郑文渊正批公文,随手搁在一边,笑哼:“无名小丫头,也敢请父母官?”
孰料夫人杜氏与小姐蕙娘听说“奇院”二字,眼睛一齐放光。
夫人道:“外头传得神神鬼鬼,不如亲眼瞧个明白。”
小姐更是摇着父亲袖子撒娇:“爹爹若不去,我便自己跑一趟,到时若被人拐了,你可别哭。”
夫人又道:“老爷想想,能花费如此金银修缮院舍得,也不是一般人,更何况这位小姐递上邀请帖子,是尊敬老爷的;还有,刚刚来的是那位小姐身边的侍女,举手投足比官府家小姐都有气魄,小姐肯定凡不了。”
郑文渊拗不过,听着很有道理,只得吩咐命管家挑了两盒金华火腿、一篓早橘做随手礼,嘴里仍嘟囔:“去便去,权当官民一家亲,走一趟,若不值得结交,那便罢了。”
六月十八酉初,轿子停在槐花巷口。日头刚斜,巷内浮着槐花的清甜。门是新漆的栗色,铜环擦得锃亮,却不见豪奴列队,只一个小厮躬身迎入。
郑文渊心里先有了三分好感——不张扬。
推门,眼前豁然:
一条卵石小径蜿蜒向前,脚步一落,“叮咚咚”清响,如泉水击石。蕙娘“呀”地低呼,提着裙摆连踩三下,声音高低错落,竟成曲调。
小厮弯腰,指着地上笑说:“回字陶瓮共三十只,如若闲时用树枝敲之都有回响,每瓮水深浅不同,踩出或敲出的音便不同,咱们有人能敲出曲儿。”
郑文渊低头看,缝隙间隐约可见羊皮蒙面,心里暗暗称奇。
此时,阿柏从门外进入,为郑大人详细说明:路径要做三处关键技术处理,否则不是“叮咚咚”,而是“咔嚓塌”。
1. 承重结构
卵石只是面层,下面用厚两寸的杉木板做“琴键”:每块板子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像钢琴(这是听小姐说的,至于钢琴是什么,嗯,反正是番外的一种非常贵和高雅的乐器)键一样可上下微动。人踩下去,板子下沉2—3毫米即抵住下方硬木垫块,不会继续塌陷。
2. 发声装置
在杉木板下方,对应每块板的位置,放一个倒扣的陶瓮(或竹筒)。瓮口蒙羊皮,羊皮中央粘一根细竹签,竹签顶端顶住杉木板。人踩下时,竹签压羊皮,羊皮振动发声;脚抬起,竹签回弹,声音止。瓮里水深浅决定张力,从而改变音高。
3. 安全与耐久
? 板子与板子之间留1毫米缝,只透声不透水;卵石面层用石灰膏勾缝,防松动。
? 所有木件先浸桐油再安装,防腐防蛀;羊皮每年涂一次熟桐油,可保三年不坏。
? 陶瓮埋在夯土中,瓮底垫碎砖,不怕踩裂。
经此设计,成人走在上面,声音清脆,却无塌陷之忧,且维护简单。
闻言,一行三人,郑小姐甚是兴奋,手舞足蹈;另两位则没有太多的外放表情。心里如何,哼,肯定惊讶的哇。别装冷静,才刚进门呐。
......
再进,老槐如盖,树荫下摆着一张原木圆桌,桌上青瓷壶里插一枝半开的白荷。风过,荷香与木香混在一起,清新怡人。
阿柏喊过另两位装修的伙伴——立刻迎上前来,长揖到地:“草民见过大人、夫人、小姐。”
郑文渊虚扶:“免礼。今日只是家宴,随意即可。”
阿柏继续引路,一边走,一边像给介绍:“大人请看,这院子看着小,却分三层透风。”
他抬手一指:围墙顶部那排瓦槽里,嵌着黑黝黝的木炭,“吸潮防苔”;脚边青砖十字缝,“下雨不积水”;槐树下那块平台,“夜里铺上竹席就是天然凉榻”。
夫人忍不住伸脚试了试,果然一丝潮气也无,心里先信了三分。
......
进正厅,屋顶正中一方天窗,云母片滤下的光斑,正好落在地面回字铜管上。铜管里此时流过热水,热气氤氲,光斑便像一条流动的金带。
蕙娘仰得脖子都酸了:“爹爹,这天窗夜里能看见星星么?”
阿柏笑答:“能。云母片是双层,白日隔热,夜里透光。”
郑文渊伸手探了探地面,温热而不烫,心里那点“风湿谣言”顿时碎成渣。
案上摆着一只小巧风柜模型,阿柏按下木闸,火苗呼地倒卷进铜管,却无一丝烟味。
小姐惊呼:“好神奇!”
阿柏趁机道:“小姐若喜欢,改日给小姐闺房也盘一套,冬日写字不冻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