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剑,冷着脸的剑修。
背着书箱的儒修。
推着拖车,提着大锤的器修。
更不用说青蚨门特色,那些背着货箱的货郎们。
他们赤着双足,笑眯眯的,与来阿蛮村中的货郎别无二致。
看到阿蛮打量他们,有货郎翻出了一块饴糖要递给阿蛮。
阿蛮急忙摇头,躲入许应祈的身后,抓着许应祈的袖子去看。
许应祈低头看一眼阿蛮,挪动了下身体,将阿蛮挡得严严实实。
“走吧,已经登记好了。”
常乐走过来,轻轻地拍了下阿蛮的后背。
阿蛮抬起头,看向常乐:“原来修士这么多么?”
常乐也抬头,扫了眼排队的那些修士,点了点头:“是很多,也各有各的不同。”
阿蛮点头:“确实不同。”
不是所有的修士都像海沙门,像那些她经历过的宗门那样。
阿蛮问:“为何修士与修士差别这样大。”
“因为人有许许多多的人啊,自然也有许许多多的想法。人有好人坏人,修士也有好修士和坏修士。”
常乐牵着阿蛮。阿蛮看了眼身边的许应祈,也伸手去牵许应祈的手。
许应祈顿了顿,低头看着阿蛮,再看着阿蛮另一只手,于是轻声叹息了声,还是牵起了阿蛮的手。
阿蛮开心地蹦了一下,她们走过长长的城墙,看到一片灯火的海洋。
常乐啊了一声,说道:“是了,今日是春节。”
阿蛮也跟着啊了一声,她当然知晓春节。但春节那么漂亮好看,满眼都是辉煌,却是她没有见过的。
她想起自己曾经满怀骄傲地带着常乐和许应祈看自己的村子。
和眼前的这座大城比起,他们费心打造的家,也不过如此。
阿蛮先是叹气,然后又扬起了脖子。眼下不行,那日后总能变成如这座城一样的大城的。
常乐和许应祈并不着急去找宋怀恩。她们先去了青蚨门,将虎皮虎骨和妖丹都卖了,换来的灵石丢到储物袋里,再系在阿蛮的腰上。
然后她们又去了修士成衣铺,给阿蛮换了一身新装。红色的圆领袍,织金纹路,收窄的袖口和小皮靴。两指宽的革带系在腰间,左手边别着阿蛮用惯的短刃,右手边是阿蛮新收的储物袋。
“一边是武器,一边是钱袋子。很好。”
许应祈看着阿蛮,满意点头。
阿蛮捏了捏自己的衣角,手指在上面滑动一下,仿佛被烫伤了似的,很快就收了回来。
上面看不到针脚,是仙人们用的,而不是凡人的手笔。
“走吧。”
常乐说道,她们迈出成衣铺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沉下来。这里是两山之间,天黑得比其他地方更快一些。
一声震动响起,阿蛮下意识地捏住剑柄,常乐按住她的手,道:“是烟火。”
“烟火?”
阿蛮疑惑地抬头,看到天空中炸裂开无数的火光,它们飞向高空,炸裂出无数的颜色,然后又如流星落下,再无踪迹。
蜑民没有土地,生活在海面上,从未见过这样绚丽的颜色。
她轻声道:“这也是仙人的手段吗?”
“这是凡人的。”常乐开口,她手指天空的某处,“那才是仙人的。”
阿蛮看过去,那里悬停着一只鸾鸟,翅膀如火光一般,尾羽长长地摇摆,就仿佛在天空里划出了一道彩虹。
它悠然自得地绕城飞行,每行经人的头顶处,那里的人群就会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阿蛮也发出哇的喊声,然后被常乐拉入了酒楼里。
这里是剑门的地方,自然有剑门的规矩。
三楼处是清雅的雅间,是为剑门的弟子准备的地方。
最里面的房门里,别有洞天。
常乐推开门,原本寂静无声的阁楼一下子热闹起来,无数声音传入了阿蛮的耳中。
劝酒的,吃菜的,热热闹闹。
然后静默。
里面的人转头看向常乐,然后再看看许应祈,最后看看阿蛮。
大家站起身,先是恭恭敬敬地喊上一声:“师叔祖。”
再看着许应祈静默,带着憋笑又或是尴尬地喊上一声:“许师侄。”
其中有人尤其兴奋,阿蛮看过去,是一个手握折扇的女子。在她身边的古板女性有些无奈地按住她的头,对许应祈说道:“她喝多了。”
许应祈点了点头,关上门。
常乐有些惊讶:“你们怎么都来了?”
宋怀恩无奈叹气:“今日是春节,他们说要庆祝,所以就都来了。”
宋怀恩当太久的修士,忘记今日是人间重要的节日。其他的人虽然也忘记了,但不妨碍他们从古老的记忆里翻出这个理由当借口。
常乐笑道:“那就都吃吧。”
宋怀恩欲言又止,许应祈一锤定音:“先过节。”
老祖宗开了口,那还能怎么办?
吃吧。
酒上来了,菜也上来了。
两人坐了主位,又搬了个小凳子给阿蛮。
阿蛮被一众看上去很年轻,实际上不知道多大的人盯着看了一会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