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闻言,手微微颤动了下,他抬眼看着天空,忽地笑了一声。
“虽然是一句废话,确实是一句有意义的废话。”
“有意思。”
他们一行人虽是用走的,却走得很快,很快就走出了古道,深入到石门道的深处。
这里的丘陵更多,山林间缺少光照,上午总是会被瘴气与雾气所笼罩,连整个丘陵都湿漉漉且绿油油的。
一点人烟气都没有。
但就在这样的地方,却立着一座城。
就像是突然出现的一样,显得格外不自然,格外奇怪。
不止是城,这城恰好立在一处山坳中央的平地上,恰恰好地被困在其中,不大也不小。
许应祈眯着眼睛看了会儿,道:“那也是一座山,只是被切断了。”
阿蛮哇了一声:“那切断的人岂不是很厉害?”
“你打不过。”许应祈回道,她看向阿蛮。
阿蛮如今已经是金丹期了,气息圆融,或许不久后就会晋入元婴。她一路行来,足以独自应付大部分的敌人。
听见许应祈的话,她低头,手握了握,没有警惕和担忧,反倒升起了一丝兴奋来。
许应祈见状,又看向一旁平静的常乐,问:“走么?”
“走吧。”
常乐叹了一声,伸手握住了许应祈的手。她回转头,看到站在原地的赵兼明。
“道友,多谢你带路,再会。”
赵兼明闻言笑道:“我自然与你们一起走。”
常乐点头,她并不太在意赵兼明的选择。
阿蛮倒是回头看了他一眼,又转过头:“我先去探一探。”
“去吧。”
常乐道。
阿蛮点头,没入林中,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常乐远远地看着那座城,以她的目力自然能到城中的影像,里面没有太多的商铺,但行人行走其中,神情闲适而平和,看上去与其他的城镇并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不一样的,大概就是那过分浓郁的灵气,以及城中城主府有些过于大了。
“你们在看什么?”
赵兼明走了过来,一脸好奇地问。
常乐靠着树,她看着远处,没有转头,只是道:“城中的人似乎很开心。”
“没有水火侵扰,不愁吃穿住行,自然是开心的。”赵兼明回道。
常乐闻言转头:“这样就开心了吗?可分明魔族最近越来越嚣张,边界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摩擦。”
赵兼明露出了个笑容:“那些事都太远了,不是身边事。我游历四海,看的人并不少。大多数人,无论是凡人还是修士,大家不会想太多,只会想眼前。”
“那你呢?”常乐问。
赵兼明一愣,常乐直起了身子,许应祈悄然靠近,立在她的身边。她虽然没有什么动作,但她本身就是一柄举世无双的宝剑,随时都可以出鞘。
“你是白鹿书院的弟子。要教书育人,求天下安定。可你见得人太多太杂,知晓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关心将来、族群,那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常乐说道。
只有圣人才无私,哪怕是白鹿书院的弟子,他们学了圣人之言,但在践行的过程中,依然会走向错误的道路。
常乐的手指抚摸过自己的剑柄,心道,她也不是没有替白鹿书院的人清理过门户。
书生、护送难民出石门道。
听上去很美好,但传出去的名声可能是美誉,同样也可能是陷阱。
眼前的书生,又属于哪一样呢?
赵兼明闻言,他转头去看远处的山,长长地叹息了一声,道:“我确实有些困扰。甚至会觉得许多的道理,我学了就仿佛是白学一样。大道理比不过人心利益,再如何高尚的理想,也会在许多年后变了模样。哪怕是最为坚定之人,也经不住后继者的随意涂抹,变换出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模样。”
“什么才是永恒不变的呢?”
赵兼明道,他的声音满是怅然,原本就苍白的脸上此刻也更加的苍白,他看向常乐:“这是我一直追寻之道。”
常乐问:“那你可曾找到?”
赵兼明露出一抹自嘲的笑容:“我修为低微,说什么找到还是找不到的话,也是惹人发笑罢了。”他摇了摇头,“只是多了很多想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常乐:“……”果真是白鹿书院的弟子,动不动就掉书袋。
她松开了按住剑柄的手,侧耳听了一会儿,才道:“阿蛮回来了。”
说阿蛮回来,阿蛮果然没多久就从树丛之间钻出来,探着一个脑袋,头顶还插着一根带着绿芽的枝丫。
她笑眯眯地看着三人:“门口有守卫,不过懒洋洋的,城门打开,进去应该不成问题。”
“我们走吧。”
话音落下,阿蛮就又跑到了前方带路去了。
常乐摇摇头,有些无奈:“都二十多岁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似的。”
她虽是无奈,却也紧紧地跟在了阿蛮的身后。
“你不信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