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的权限申请在终端上停留了整整十七分钟,最终被归类为“待定事项”。沈逸没有关闭记录日志,而是将那条请求连同赞助商的补充建议一并封存进加密目录。他站起身,取下神经连接环,现实中的训练室只剩下一排排待机的终端屏,泛着冷白的微光。
他没有立刻离开。指尖在控制台边缘轻点两下,调出日程管理界面,在当晚八点的位置插入一条新议程:“语音厅集合,主题——我们是谁?”发送对象为战队全员。消息是以“夜莺”的ID发出的,没有附加说明,也没有使用命令句式。
时间一到,语音频道自动开启。林悦的声音最先响起,带着一丝试探:“这么晚了,有什么紧急战术要布置吗?”
“不是战术。”沈逸的声音经过系统微调,低而平稳,“是关于我们怎么被人记住的问题。”
新队员立刻接话:“比赛赢了自然会被记住,还需要设计?”
“我想知道。”沈逸没有反驳,“你们最后一次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频道里安静了几秒。林悦轻声开口:“副本那次,我护盾快碎了,你们三个残血还冲回来接应我。结算画面出来的时候,我截图了。我们站成一排,血条都快空了,但手还搭在彼此肩上。”
“我记的是另一场。”新队员语气冷了些,“对面法师刚放出大招,我们五个人同时停手,等控制链打完。没人说话,但节奏完全一致。那种默契,比喊口号真实。”
沈逸闭眼,系统后台的“语义聚类分析”正将这些话语拆解成数据流。“力量感”与“亲和力”两个关键词在模型中逐渐亮起,权重趋于平衡。
“赞助商希望我们在镜头前更有辨识度。”他睁开眼,将部分非敏感推演结果投送到公共视窗,“比如加载界面的站位、胜利结算时的动作、赛后采访的回应方式。这些节点不涉及操作,但会影响观众记住我们的角度。”
林悦的声音立刻紧了几分:“所以我们要像演员一样排练?”
“不是排练。”沈逸道,“是确认。我们想以什么样子被看见。”
新队员冷笑:“强者不需要包装。真正的实力,看比赛就能懂。”
“可很多人不看细节。”林悦低声说,“他们只记得谁笑了,谁做了什么动作。如果观众因为一个手势记住我们,然后去看比赛,那不也是好事?”
“问题是。”另一名队员犹豫着开口,“如果动作太刻意,反而显得假。我见过别的战队,赢了比赛还要摆pose,像在打卡。”
沈逸调出一张图表,是系统基于过往赛事直播数据生成的传播密度分析。“非战斗节点的动作留存率,平均比战斗高2.3倍。但一旦与技能释放重叠,失误率上升17%。所以我的原则是——战斗归战术,胜利归我们。所有设计,只存在于技能冷却、加载、结算这些间隙。”
他顿了顿,继续道:“赞助商建议,‘夜莺’的形象可以更突出女性特征,增强情感共鸣。”
频道里瞬间安静。
“你怎么想?”林悦问。
“‘夜莺’的样子,由我自己决定。”沈逸声音未变,“但每一次亮相,都是我们共同的选择。我不需要扮演谁,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方式宣告胜利。”
新队员沉默片刻:“那动作得简洁。太花哨,实战中容易忘。”
“必须能复制。”另一人补充,“不能只有一个人做,其他人干看着。”
“所以要团队触发。”沈逸调出初步框架,“比如林悦释放护盾技能后的0.5秒内,其余队员完成同步响应。动作不复杂,但形成模式,就会变成标志。”
林悦忽然问:“为什么一定要有标志?我们不是一直打到现在都没用这些?”
“以前是生存。”沈逸说,“现在是表达。我们不再只是参赛,而是代表一种打法,一种态度。如果观众看到三角站位,就知道是‘小白兔’来了;看到定格动作,就知道我们赢了——那不是表演,是声明。”
“声明什么?”新队员问。
“我们来了,我们赢了,我们记得彼此。”沈逸说,“就这么简单。”
林悦的声音软了下来:“我想加一点光效。护盾展开的时候,地面能亮一下战队符号吗?不用多,就一瞬。”
“可以。”沈逸点头,“法袍纹样也能改。把战队标志融进去,不张扬,但能认出来。”
“动作呢?”有人问,“总不能每次都挥手吧?”
“定格。”沈逸提出,“胜利结算动画启动的瞬间,全员静止1秒。法杖轻点地面,长袍数据流扩散。不干扰操作,但画面完整。”
“我测试可行性。”新队员说,“如果动作绑定技能后摇,成功率应该不低。”
“口号呢?”林悦又问,“赛后说点什么?”
“不说具体词。”沈逸道,“统一语气,统一节奏。比如都用短句,第一个字同步出口。内容可以变,但形式固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