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车手?”
林逸风猛地站起身,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在空荡荡的P房里格外突兀。胸口像被一块巨石压住,呼吸都变得困难。预备车手,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可能连一个赛季都跑不完,就将被彻底踢出F1,踢出这个他倾尽所有才闯入的殿堂。他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手心,疼痛却无法缓解心底的冰凉。
“冷静,Ethan。”杰克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努力保持着镇定,“事情还没到那一步,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法拉利是支豪门车队,他们需要成绩,需要即战力。你只有两场比赛的机会,上海,还有巴林。”
两场比赛。林逸风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墨尔本赛道上,维特尔红色战车冲线时的欢呼,以及自己被那片红色海洋吞噬的窒息感。罗伯托·奇亚帕那句“或许你需要调整一下你的驾驶风格,Ethan”像根刺,此刻正狠狠扎在他的自尊上。愤怒、沮丧、自我怀疑,各种情绪像潮水般将他淹没。他渴望舒马赫的幻影再次出现,哪怕是那冰冷的斥责,此刻也能成为一根救命稻草。然而,空气中除了法拉利P房特有的机油味和轮胎橡胶味,什么都没有。那道模糊的幻影,在墨尔本的赛后复盘中又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过。
“我知道了。”他重新坐下,声音沙哑得不像自己。
从墨尔本到上海的十几个小时飞行,对于林逸风来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他蜷缩在头等舱的座椅里,强迫自己进入“冰人Ethan”模式,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复盘墨尔本的每一圈,每一个弯角,每一组数据。他发现问题所在,却又仿佛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挣扎不出。
直到飞机落地,舷窗外,熟悉的东方明珠塔划破天际。灰蒙蒙的天空下,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湿润与喧嚣。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将胸口的郁结呼出。
走出机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不是物理上的热,而是人声鼎沸的热。“林逸风!!”“Ethan!!”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瞬间将他吞没。密密麻麻的五星红旗在人群中挥舞,巨大的横幅上写着“逸风加油”、“华夏骄傲”,几乎遮蔽了机场出口的视线。闪光灯此起彼伏,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他愣住了。身体里那股压抑已久的“热血中二少年”的冲动,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林逸风抬起手臂,高高举过头顶,向着人群挥舞。嘴角勾起一抹张扬的笑意,那是只属于“围场音爆小子”的自信与不羁。
“华夏的车迷们!”他用尽全身力气,喊出那句早已在心里排练过无数次的台词,声音穿透嘈杂的人群,带着少年特有的清亮和冲劲,“准备好见证奇迹了吗?!感受我的引擎咆哮吧!”
人群的欢呼声瞬间达到了顶点,震耳欲聋。他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这股力量来自他最深爱的土地,来自他最热情的同胞。墨尔本的阴霾,被这片红色的海洋瞬间冲散大半。
然而,这份振奋并没有持续多久。抵达车队酒店,杰克·哈里森将他拉到一旁,脸色再次变得凝重。“Ethan,还有一件事。”杰克压低声音,递给他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赫然是HBO的Logo和一张林逸风去年在索伯赛车前意气风发的照片。“HBO制作的关于你去年索伯赛季的纪录片,《新秀闪耀:林逸风篇》,将在本周末全球首映,并在上海举行特别观影活动。”
林逸风接过平板,指尖在光滑的屏幕上摩挲。脑海中,索伯时期那些闪耀的画面一一闪过:F1首秀积分的狂喜,年度季军的荣耀,媒体镜头下意气风发的自己。如今,这些高光时刻却像一把把无形的刀,精准地刺向他最脆弱的神经。
杰克继续道:“媒体已经炸锅了。你看这些标题——”他滑动屏幕,几条新闻赫然映入眼帘:“昔日天才,今何在?《新秀闪耀》能否照亮林逸风法拉利现实?”“从索伯的希望到法拉利的挣扎:林逸风的F1第二年遭遇滑铁卢?”“纪录片高光时刻,是追忆辉煌,还是讽刺当下?”
“这些混蛋!”林逸风的笑容僵在脸上,握着平板的手不自觉地收紧。压力,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他感到胃部一阵抽搐。
“别理他们。”杰克拍了拍他的肩膀,“最好的回应,永远在赛道上。”
赛道上,林逸风深知这一点。但此刻,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上海国际赛车场,周五的练习赛。SF70H赛车在林逸风手中,依然显得有些“别扭”。法拉利车队在墨尔本失利后,对赛车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并尝试了新的调校方向。然而,在上海这条高速弯和长直道居多的赛道上,赛车在高速弯的稳定性依然不足,车头显得有些“迟钝”,推头现象在快速变向时尤为明显。
林逸风坐在狭窄的驾驶舱内,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头套。他努力地将车头带入弯心,却总感觉轮胎的抓地力在临界点徘徊,稍有不慎,就会突破极限。他一边通过无线电向罗伯托·奇亚帕反馈着细微的感受,一边在脑海中飞速构建着“赛道记忆宫殿”。每一处刹车点,每一个入弯角度,每一个油门开度,甚至赛道表面细微的起伏,他都在脑海中进行着海量的数据分析和模拟。他尝试了不同的驾驶线,不同的刹车力度,试图找到SF70H的甜蜜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