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传回汴京的第七日,黄河前线,依旧维持着一种诡异的平静。
周邦彦利用这段宝贵的喘息之机,一面加紧操练兵马,一面派人深入河北各地,联络那些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军,将他们收编、整合,纳入统一的指挥体系。
短短数日,他麾下的兵力,便从最初的数万,扩充到了近十万之众。
一支真正属于他,属于“拱圣营”的护民之军,正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迅速地生根、发芽。
这日,周邦彦正在帅帐中,与雷横、索超等人,研究着那幅从完颜宗翰营中缴获的“河北括田图”。
“金人的野心,不止于汴京。”周邦彦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他们是想将整个河北,都变成他们的牧场和奴隶场。这‘括田图’,就是他们分赃的蓝图。”
雷横看着那地图上被朱砂圈出的、密密麻麻的土地,气得脸色铁青:“这帮天杀的狗贼!我大宋的土地,岂容他们染指!”
“所以,我们不能只守不攻。”周邦彦的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寒光,“必须想办法,将他们彻底逐出河北,否则,后患无穷。”
“可是少帅,”索超皱眉道,“完颜宗翰虽然败了,但金国西路军的完颜宗望,却一直按兵不动。此人比宗翰更加狡诈,我们不得不防。”
“我担心的,也正是此人。”周邦彦点了点头,“宗望此人,深谙汉家兵法,最擅攻心。他迟迟不动,必然是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而这个时机,很可能……在京城。”
他的话音刚落,帐外便传来了亲兵的禀报声。
“启禀少帅!京城来的信使到了!”
周邦彦心头一动,立刻道:“快传!”
一名风尘仆仆的漕帮弟子,快步走进帅帐,他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竹筒,恭敬地递到周邦彦面前。
“少帅,这是师师姑娘托我们送来的。”
周邦彦接过竹筒,示意那名弟子退下。
他打开竹筒,从里面倒出了一封信和一块小小的茶饼。
那熟悉的、混着梅花香气的茶香,让他那颗因为连日征战而绷紧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些。
他展开信纸。
信上,是李师师那娟秀而又充满力量的字迹。
她向他讲述了京城近来的变化。
“惠民茶坊”的开设,“击鼓鸣冤”引爆的民怨,以及天子态度的转变……
字里行间,没有一句提及她自己所面临的危险与艰辛,但周邦彦却能从那一个个平静的文字背后,感受到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他读得很慢,很仔细,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
读到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信纸的末尾。
那里,没有署名,只有一个用淡墨勾勒出的、小小的简笔画。
画的,是两只首尾相接、正在水中嬉戏的鲤鱼。
是汴河双鲤。
是当年,他送给她的那枚玉佩的模样。
在双鲤图的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那字迹,比正文更多了几分女儿家的羞涩与温柔。
“待破金军,共赴江南,种茶、查案、听你唱曲。”
周邦彦的心,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触碰了一下。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瞬间传遍了四肢百骸。
连日来的疲惫、杀戮、与压抑,在这一刻,仿佛都被这短短的一行字,这小小的双鲤图,彻底融化了。
他的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
那抹笑容,很淡,却发自内心。
一旁的雷横和索超,看着自家少帅脸上那百年难得一见的、如同冰雪初融般的笑容,都有些看呆了。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少帅。
不再是那个背负着血海深仇、冷静得近乎残酷的复仇者。
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在思念着心上人的,年轻人。
周邦彦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好,贴身放入怀中,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
然后,他拿起那块茶饼,掰了一小块,投入滚烫的水中。
茶香四溢。
他端起茶碗,却没有喝,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在水中沉浮的茶叶,陷入了沉思。
江南。
种茶,查案,听曲。
这是何等美好的、遥不可及的奢望。
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她的期盼,更是她的承诺。
她在告诉他,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会在后方,为他守着那片安宁,等着他归来。
这份信任,这份情意,重如泰山。
他周邦彦,何以为报?
唯有,荡平虏寇,还我河山!
“来人。”他放下茶碗,声音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坚毅。
“笔墨伺候。”
他要回信。
他要告诉她,京城之事,他已知晓。
他要提醒她,小心那个名叫“茶安”的狼童,那背后,必然牵扯着完颜宗望的阴谋。
他更要告诉她……
等我。
等我回来,带你去江南。
这一次,我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喜欢公子,请喝茶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公子,请喝茶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