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局法医中心那间冰冷的分析室里,空气凝固得像一块寒冰。严峰将一份薄薄的、却重逾千斤的初步检测报告推到李晴面前。强光灯下,纸张边缘微微反光,映着他紧锁的眉头和眼中难以掩饰的惊疑。
“李检察官,”他的声音低沉,每个字都像斟酌过,“这份报告…超出了我们现有认知的边界。你做好心理准备。”
李晴的目光落在报告上,左手疤痕在绷带下传来一阵阵尖锐的悸动,仿佛预感到风暴降临。她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
报告的语言冰冷而专业,描述着匪夷所思的现象:
组织学异常: 疤痕区域皮肤及皮下组织呈现高度致密化与无序增生,细胞形态介于人类成纤维细胞与某种未知的、具有微弱金属光泽的晶体结构之间,排列方式违背生物学常理,类似…拓扑学上的混沌模型。
能量残留: 检测到持续存在的、低频且高度不稳定的生物电磁场辐射,其核心频率段与冷库“频率迷宫”核心及黄海捕捉到的脉冲信号存在微弱但显着的相关性。尤其在李晴情绪波动或遭遇特定频率刺激(如冷库那次)时,该辐射强度会呈指数级飙升。
物质成分: 疤痕组织样本中检出多种地球上极其稀有甚至理论上不存在的同位素组合,以及一种无法解析分子式的银灰色微晶颗粒。这些颗粒在强磁场下会表现出微弱的定向排列趋势。
神经关联: 疤痕区域神经末梢严重畸变,与中枢神经(尤其是边缘系统和运动皮层)建立了异常强韧且活跃的异常链接。报告推测,疤痕本身可能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初步应激与能量释放功能的“生物外挂器官”,其活动正反向侵蚀着李晴的神经系统。
结论(初步): “该创伤后组织病变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活性及潜在能量属性。其形成机制、物质来源及长期生理影响超出当前医学与生物学理解范畴。强烈建议隔离观察,并进行多学科(包括高能物理、材料科学、神经外科学)联合会诊。”
不是创伤后遗症。是异变。是嵌在她血肉里的、一个来自未知维度的活体“装置”。
沉默在分析室里蔓延,只有仪器低微的嗡鸣。严峰的目光像探照灯,试图穿透李晴冷静的外表,看清她内心的惊涛骇浪。这份报告,足以将任何“检察官”的身份彻底颠覆。
李晴缓缓合上报告,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左手疤痕的搏动愈发剧烈,带着一种被窥破秘密的愤怒和灼痛。“严队,”她的声音出奇地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检察官特有的、不容置疑的锐利,“这份报告描述的现象,是‘环亚制药案’现场未知能量泄露对我身体造成的、不可逆且持续恶化的伤害结果。它是我追查‘钟摆’的代价,也是他们罪行的铁证之一。现在,它更是我们理解对方技术、追踪其源头的重要线索。” 她直视严峰的眼睛,将个人危机强行转化为案件资源:“报告中提到的异常辐射频率与黄海信号相关,这意味着我的身体,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成为探测‘钟摆’活动的活体传感器。控制风险,利用特性,这是我的选择,也是职责所在。”
严峰久久凝视着她,眼中情绪翻涌:震惊、疑虑、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最终被刑警的责任感压下。他重重吐出一口气:“李晴,这太危险了!报告明确说它在侵蚀你的神经!而且,一旦报告内容泄露…”
“所以它必须严格保密,仅限于专案组核心成员知晓。”李晴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在彻底摧毁‘钟摆’之前,我个人状态是次要问题。现在,塘湾村教堂那边有什么进展?” 她强硬地将话题拉回最迫切的战场。
严峰深吸一口气,暂时压下心中翻腾的巨浪:“技术组尝试将‘0618’作为校验码输入黄海坐标模型,坐标本身没有变化,但模型反馈了一个新的、极其狭窄的‘激活窗口期’——就在今晚午夜零点前后,持续约15分钟!这可能是深海装置对外联络或进行关键操作的唯一时段!”
时间窗口!李晴精神一振。
“至于塘湾村天主堂,”严峰调出平板上的现场照片和监控画面,“表面一切正常。老牧师刘文正,七十多岁,在塘湾村服务了三十多年,口碑极好。但外围监控发现,近三个月,每到深夜,总有一辆贴着‘海丰速递’标志的电动三轮车,会从教堂后门驶入,停留约十分钟后离开,运送的都是些‘捐赠的旧衣物’或‘教会活动用品’。我们的人秘密搜查了教堂公开区域,一无所获。”
“后门…旧衣物…”李晴脑中闪过王小磊膝盖的磨损痕迹和那个刻着“0618”的十字架。“重点查教堂的地下室、忏悔室夹层,或者…圣坛下方!‘圣痕’很可能指代具体的物理位置!”
就在这时,严峰的加密通讯器响起。现场指挥的声音带着急促:“严队!目标动了!刘文正牧师刚刚锁了教堂大门,一个人进了忏悔室,已经快二十分钟没出来!我们通过微型设备探测到忏悔室下方有轻微震动和…低温信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