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消失在冲突地带的硝烟之中,但其暴露出的与极端组织的资金关联,如同滴入静水的墨汁,迅速在净蚀中心乃至更高层级的国际合作圈层内扩散开来。事件的性质已从追剿网络犯罪,升级为应对国家安全与全球反恐的新前沿。
林建奇站在光幕前,上面展示着密钥根据“夜莺”的代码特征、交易模式、撤退路径绘制的全新动态关系图谱。图谱的核心是“夜莺”,延伸出的线条却指向多个方向:东南亚的电子废料渠道、东欧的犯罪论坛、中东的空壳公司、乃至冲突地带被摧毁的卫星节点。
“他不是孤狼,”林建奇的声音在指挥中心回荡,“他是一个枢纽,连接着网络犯罪、非法贸易、甚至恐怖主义融资的灰色产业链。打击他,不再是打掉一个武器商,而是打击一整套恶性的生态系统。”
最高层授权迅速下达:深度激活“净壤”计划的国际维度,牵头建立以追踪“夜莺”及其关联的“拉撒路计划”为近期目标的跨国任务小组。
加密通讯线路变得异常繁忙。中方提供的关于“夜莺”及其“进化体”工具的情报,如同拼图的关键碎片,被分享给包括国际刑警组织、主要大国网络安全机构在内的合作伙伴。起初,部分机构出于各种顾虑,反应谨慎。但当中方情报精准预测了一次针对某盟国能源设施的、使用了类似“进化体”隐匿技术的未遂攻击后,合作的坚冰被迅速打破。
一场跨越十余个国家的联合情报共享与协同监控行动悄然展开。尘光密钥的部分非核心特征库(经过严格脱敏处理)被有限度地共享,用于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对其境内类似威胁的感知能力。作为回报,更多关于“夜莺”可能的活动区域、关联人员、资金流动碎片信息汇聚而来。
一张针对“夜莺”及其同伙的全球监控网,正在缓慢而坚定地织就。
与此同时,国内“净壤”的深耕仍在继续,并开始产生更深层次的社会回响。
硬件安全新规 结束征求意见,即将强制实施。市场经历短暂阵痛后,一批符合新规、具有更高安全等级的国产芯片和智能设备迅速崛起,反而形成了新的产业竞争力。武京伟 在监狱新闻里看到相关报道,对室友感叹:“看来…走歪路,最终是斗不过正道的。”
数据尸毒清除 行动中,在某三甲医院一台退役的医疗影像设备核心模块中,发现了潜伏极深的、针对患者隐私数据的“孢子”变种,其设计精巧令人咋舌。清除过程被录制成内部教学片,震撼了整个医疗系统,推动了全行业设备安全审计风暴。
资金封堵 的成效体现在宏观数据上:全国网络诈骗案发案率连续数月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涉及军人群体的诈骗案几乎绝迹。
监狱内,系统的改造力量持续作用。
付书云 似乎彻底沉入了自己的世界,对外界变化漠不关心,只是日夜在纸上写画着无人能懂的符号,仿佛在构建一个只属于他的、永恒的数字牢笼。
林奉超 的悔过书被整理出版(匿名化处理),作为军队警示教育材料下发至基层班排,引发了广大官兵关于信仰、忠诚、网络安全的深刻讨论。
孙鹏飞 在监狱工厂从事数据标注工作,这次是为合法的AI训练提供素材。他常常对着屏幕发呆,或许在反思自己过去用数据所作的恶与如今用数据所能行的善之间的天壤之别。
曹荣荣、鲍玉佳 等人则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最朴实的劳动赎罪,他们的故事警示着每一个普通人:一念之差,可能万劫不复。
受害者方面,他们的生活已成为正能量符号。马文平 受邀回老部队分享创业心得;程俊杰 帮助的家庭成功维权,送来了锦旗;梁露 的“心理免疫”课程被推广至更多单位。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受害者,而是成为了抗击犯罪、重建信任的参与者和象征。
国际联合监控网运转数周后,一个关键情报被捕捉到。
欧洲某国网络执法机构监测到,其境内一个曾与“夜莺”的空壳公司有过资金往来的可疑人物,突然频繁访问位于南美洲某国的数个小型加密货币矿场。这些矿场经营状况不佳,但近期却有异常稳定的资金注入,且矿场网络流量中存在无法解释的、加密的冗余数据包。
“洗钱?还是借用矿场的算力和噪音隐藏某些东西?”郑雅萍分析。
“密钥,联动南美合作方,秘密检测该矿场网络流量,重点识别其冗余数据包特征。”林建奇下令。
借助国际协作通道,检测结果很快传回:冗余数据包的加密方式,与“夜莺”出售的“进化体”工具中的通信模块存在高度相似性!
“矿场是幌子!”林建奇瞬间明了,“他们在利用矿场的合法算力和电力,以及巨大的网络流量作为掩护,运行一个隐蔽的、可能是‘拉撒路计划’新的指挥节点或数据中转站!”
行动方案迅速拟定:由所在国执法力量主导,以“涉嫌非法用电和税务问题”为公开理由,对目标矿场进行突击检查。中方技术专家通过加密链路提供远程实时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