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陈明静的“炁”之研究
青云宗藏书阁的顶层,积灰的窗棂将午后的阳光切割成细碎的光斑,落在陈明静摊开的古籍上。书页边缘早已脆化,稍一触碰就簌簌掉渣,上面用朱砂绘制的古怪图谱正泛着极淡的红光——这是三百年前一位散修在蛮荒遗迹中拓印的“源力流转图”,此刻正与沈小虎引炁时的经脉轨迹缓慢重合。
“第七处吻合点。”
陈明静用狼毫笔蘸着特制的银砂,在宣纸上勾勒出一道弯曲的弧线。弧线终点落在心口位置,与她之前记录的沈小虎光点所在处分毫不差。案几上已堆起三十多卷典籍,最上面那本《蛮荒秘录》的封皮上,“古炁”二字被朱砂圈了又圈,墨迹已透过纸背。
三年来,她的作息几乎与沈小虎同步。白日指导他修炼,夜晚便泡在这藏经阁顶层,与这些散发着霉味的古籍为伴。负责看守藏书阁的长老早已习惯了这位内门翘楚的反常——昔日只钻研冰系法术的陈明静,如今却对上古炼体术、禁忌源力论这类偏门典籍情有独钟,甚至不惜耗费十年贡献点,换来了翻阅《禁术总录》残卷的权限。
“师姐,你要的《太初碎记》找到了。”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外门弟子小林抱着个沉重的铜匣站在那里,额角还沾着灰——这卷孤本藏在阁楼最深处的暗格里,据说五十年没人动过。
陈明静抬眼时,小林注意到她眼底的红血丝比昨天更重了些,指尖因常年翻书而沾着洗不掉的墨痕,连平日里一尘不染的白袖都沾了些灰尘。“放这儿吧。”她的声音带着些许沙哑,目光却立刻被铜匣上的锁扣吸引——那锁扣是用陨铁打造的,上面的纹路竟与沈小虎黑石上的刻痕有三分相似。
小林放下铜匣便匆匆告辞,走前忍不住多看了眼案几。那里除了典籍,还放着个奇怪的装置:青铜底座上嵌着七颗不同颜色的晶石,中央悬浮着一缕极淡的银线,正是她用灵力模拟出的“炁”。此刻银线正绕着绿色晶石旋转,速度忽快忽慢,像被什么无形的力量牵引着。
“果然排斥木属性灵气。”陈明静自语着,指尖轻弹,绿色晶石立刻沉入底座。银线瞬间稳定下来,开始沿着预设的轨迹匀速流转——这是她设计的“五行测试阵”,用来验证“炁”与传统灵气的相性。结果显示,它对金、木、水、火、土五种灵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唯独对最精纯的无属性元气有微弱的吸附。
这发现让她想起三天前的深夜。沈小虎引炁时突发心悸,她情急之下将自身冰系灵力渡过去,却被那缕银线狠狠弹开,震得她腕骨发麻。当时沈小虎疼得蜷缩在地,光点边缘竟泛起一层极淡的黑气——那是“炁”被灵气污染的迹象,后来费了三枚凝神丹才勉强压下。
“所以‘炁’从不借外物。”陈明静翻开《太初碎记》,泛黄的书页上记载着这样一段残文:“天地未开,有炁先存,无形无质,是为源力。后清浊分离,源力化灵,遂有五行……”她忽然按住书页,指腹划过“源力化灵”四字,瞳孔微微收缩。
如果这段记载属实,那沈小虎引的“炁”,竟是比灵气更本源的存在?就像溪流与冰川的关系——灵气是流淌的溪水,而“炁”是凝固的冰川,看似沉寂,实则蕴含着更磅礴的力量。
这个念头让她呼吸微滞,立刻翻出另一卷《万法溯源》。这是青云宗镇阁之宝之一,据说由开派祖师亲手誊写。当翻到第72页时,她忽然停住——上面用古篆写着“灵气者,天地之脂膏也;古炁者,天地之骨血也”,旁边还画着两个对比图:灵气的运行轨迹如蛛网般繁杂,而古炁的轨迹却简单到极致,只有一条从丹田直达天灵的直线。
“原来如此。”陈明静的指尖在直线末端重重一点,那里正是沈小虎光点的位置。传统修炼讲究灵气在经脉中循环往复,如同在河道里筑坝蓄水;而沈小虎的引炁之法,却像在直接凿井,试图从大地深处汲取本源。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沈小虎修炼的小院。那里此刻正冒着淡淡的白汽——是他在进行《微尘剑》的晨练。凭借过人的目力,她能看到他挥剑时,周身有层极淡的银雾在随动作流转,每当剑尖指向心口,银雾就会浓郁一分。
“不是没有经脉,是用‘炁’重塑了经脉。”陈明静喃喃道,忽然想起沈小虎第一次展示“洞察”时,她用灵识扫过他的身体,只觉得经脉堵塞如乱麻,如今想来,那些所谓的“堵塞”,或许正是古炁在体内游走时留下的痕迹。
回到案几前,她打开那个装着幽影之核碎片的玉盒。暗红色的碎片刚接触空气,就发出一阵细微的嗡鸣,而案几上模拟“炁”的银线突然剧烈震颤,竟主动朝着碎片扑去,像遇到猎物的饿狼。
“排斥与吸引并存。”陈明静立刻合上玉盒,银线这才恢复平静。这个现象与她在古墓中的发现一致——幽影之核的邪力能刺激“炁”的活跃度,但也会污染它的精纯。就像烈火能让铁器更坚韧,却也可能将其烧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