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国的小刻刀在木牌上最后一挑,“心“字的最后一笔便像落了片雪花似的,轻轻压在木纹里。
他哈了口热气搓搓冻红的指尖,踮脚将木牌往门框上挂。
新刨的木头还带着松脂香,混着腊月的冷冽空气钻进鼻腔,他听见身后传来碎碎的脚步声——是二柱媳妇端着腌萝卜路过,探头看了眼木牌上的字:“暖心?“
“是互助积分榜!“林建国转身,小脸上沾着木渣,“姐说往后帮衬人、学本事都能积分,能换布票能换脸面!“
他边说边扯了扯冻硬的棉袄下摆,木牌在风里晃了晃,“廿“字刚刻完,“靠山屯互助积分榜“八个大字便明晃晃映进晨雾里。
最先围过来的是刘大丫。
她怀里揣着半块烤红薯,凑到木牌前踮脚看,见自己名字端端正正挂在榜首,十二分的数字比旁人都大些,立刻笑出了声:
“他婶子你瞧!我上个月送的五双鞋垫没白搭,这积分换两尺蓝布,够给娃做条新棉裤!“
“大丫姐厉害!“几个小媳妇挤过来,指尖点着木牌往下找,“刘老三!你咋才一分?“
被点到名的刘老三正蹲在墙角啃冻白菜帮子,闻言抹了抹嘴跑过来。
他盯着末尾自己的名字,耳尖通红:“我、我就送了半筐土豆......我家那口子说了,明儿蒸一锅玉米饼送来,换分学改衣!“
话音未落,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有个汉子拍他后背:“老三这回上道了!
改明儿你媳妇会做衣裳,咱老刘家过年能穿新罩衫!“
林英站在裁衣棚门口,看这热闹场景,嘴角不自觉往上翘。
她怀里抱着一摞旧棉絮,指腹蹭了蹭被火星烫红的腕子,前日添柴时陈默拽她袖口的温度还在,此刻倒像揣了块暖手炉。
见人群里狗剩挤进来,她扬声喊:“狗剩!“
“哎!“狗剩搓着双手跑过来,皮帽子上的绒毛沾着霜,“英妹子,我把采药组十三人都登了记!
咱们采药是出力,学衣是长本事,双份工分双份脸面!“他拍着胸脯,腰间的兽皮袋叮当作响,“往后咱组采的山参、黄芪,都往你这儿送!“
林英望着他发亮的眼睛,忽然想起刚重生时,这些猎户看她的眼神,像看只撞进陷阱的小鹿。
如今不过半年,他们眼里的光,倒比山里的火把还旺。
她把棉絮往狗剩怀里一塞:“成!等开春我教你们认药材,再把裁衣棚腾半间当药铺,卖的钱分三成给采药组!“
人群里传来抽气声。
狗剩的手在棉絮上捏出个褶子:“英妹子你......这可比工分实在!“
“有啥实在不实在的?“林英抄起墙角的竹扫帚扫雪,“咱们靠山屯要过好日子,光靠打猎不成,得让家家户户的手都动起来。
裁衣、采药、种菜,哪样不是营生?“她扫着扫着,扫帚尖忽然顿住。
赵铁山正站在人群后头,旧棉帽压得低低的,手里攥着卷皱巴巴的纸。
林英的心跳漏了一拍。
前日半夜她去裁衣棚收账,见剪刀规规矩矩摆在木架上,棚门也扶得周正。
可赵铁山这人,她太知道了,从前记工分时,谁家多领半块红薯都要记小本本,如今突然转性?
“英妹子!“花婶端着陶碗挤过来,碗里的热粥腾着白汽,“趁热喝口,看你嘴唇都冻紫了。“
林英接过碗,目光却没从赵铁山身上挪开,他正低头看木牌,喉结动了动,转身往村外走。
“赵记分员这是去哪儿?“有村民喊。
赵铁山脚步顿了顿,没回头:“去公社送报表。“
林英喝了口粥,热流从喉咙滚到胃里。
她望着赵铁山的背影消失在雪雾里,指尖轻轻敲了敲碗沿——该来的,终究要来。
腊月廿一的风比前日更冷。
林英在灶房剁野猪肉,刀背敲在案板上“咚咚“响。
林招娣蹲在旁边剥蒜,小脑袋一抬:“姐,赵叔昨儿从公社回来,脸白得跟雪似的。“
“嗯。“林英没抬头,刀刃精准避开骨缝,“他进屋了?“
“没。“林招娣把蒜瓣扔进瓦罐,“他在院外站了会儿,往咱们门缝塞了张纸,又走了。“
林英的手顿住,刀背压着猪肉,红肉里渗出的血珠在案板上滚成小团。
她想起前日赵铁山攥着的纸卷——公社文件?
“招娣,去把纸拿来。“
纸条是从旧账本上撕下来的,边角还留着蓝墨水的痕迹。
林英展开,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建议设立家庭副业积分栏,纳入年终考评。赵铁山,腊月廿一。“
林招娣凑过来看:“姐,赵叔这是......帮咱们?“
林英没说话,她把纸条叠好收进怀里,刀背重重一压,猪肉“咔“地裂成两半。
窗外的雪下得更密了,她望着雪地里歪歪扭扭的脚印,忽然笑了……这赵铁山,倒比她预想的,软得快些。
腊月廿三,小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