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丰的语气很平静,无喜无怒。可众人却像被一头猛虎凝视一般,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颤抖。
一时间,没有人出声。
无论是兴奋激动的原住民还是脸有愤怒之色的华国侨民都不敢打破这种平静。
只后背悄悄地渗出了密密麻麻的的冷汗。
姜丰也不急,悠然地伸出手指,轻轻地敲着桌面,静静地看着。
半晌,原住民那一席里终于响起一个脆生生的女子声音:“我们原住民支持建国!感谢天朝上国使我们摆脱西洋人的屠杀、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我们愿意跟随华国人的脚步,共同建设这个国家!”
这是蒂瓦。她的汉语说得还有些别扭,但语气诚挚、感人。
她语速很快地说完,接着猛地站起,大约是太紧张和激动,还带倒了椅子,“咣当”一声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
她也不管椅子,利落地单膝跪在地上,高声道:“叩见总督大人!”
《建国方略》说了,大夏国的最高首领就是总督,就是眼前的姜大人!那换作是从前原住民没亡国的时候,就是他们的国王!
其他原住民也像回过神来一般,纷纷单膝跪地跟着喊:“叩见总督大人。”
有些不会说汉语的便不发声,嘴巴一张一合地滥竽充数。
有了原住民带头,还坐在原地的侨民就如坐针毡了。
终于,来自大湾、闽省、南洋一带的移民率先出来,却是双膝跪地拜道:“拜见总督大人!”
这一声“总督”和方才入座时的那一声不一样。方才拜的是华国朝廷封的“南洋总督”,这一回拜的是大夏国自立的“大夏总督”!
这可真是百转回肠,心情激荡。
姜丰摆了摆手,温声道:“诸位请起。”
随后把目光投向剩下的人,问道:“诸位是反对的了?”
这些人却是从津港迁徙过来的中原移民、还有少数正在北美的大海商。
他们的想法比一无所有投奔来的大湾、南洋移民更多更复杂;对朝廷的感情也比大湾、南洋人更深厚。
已经行了拜见礼的人一一站起,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地坐回自己的座位。
那些一直没有出席拜见的人都低着头,连打量同伴的神色都不敢。
又过了一会,终于有人在姜丰目光下支撑不住了,鼓起勇气站起,战战兢兢地说道:“老朽是直隶人,因经商到北美来,受战事影响滞留不得归。打仗的时候,老朽让身边的家丁护卫协助范城主转移侨民,对国家对北美,可谓问心无愧!”
他说着,语气渐渐平静下来,最后抬着头看着姜丰,朗声问道:“敢问姜大人,不知这大夏建国可有朝廷的谕令?”
“没有。”
“敢问姜大人,这大夏总督一职,可有朝廷册封?”
“尚未。”
“敢问姜大人,在座各位是否反贼?”
老人越说越激动,似乎没了一开始的惶恐。只声音仍有些颤抖,不知是紧张激动还是恐惧。
其他没有说话的人一齐瞪大了眼睛,紧紧握着双拳,内心紧张又愧疚。
他们明明不同意,却不敢说话,竟然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替他们说话!
却听姜丰朗声道:“吾等不是反贼!”
“何为反贼?反贼的目的是推翻朝廷或皇室的统治!吾等从未想过要推翻朝廷或皇室!”姜丰蓦然站起,居高临下地说道:“我们仍然奉华国为宗主国、奉萧家皇室为最高统治者,何反之有?”
“这位老先生走南闯北经商,想必也去过南洋。那爪哇国可不正是我朝移民所立?依然以我朝藩属国自居,在本官这‘南洋总督’的管辖下。朝廷何曾说过爪哇国主张真音是反贼?”
“且张真音是以国主自居,吾等建立大夏国,最高领袖为‘总督’,所选出的总督仍要报送朝廷册封。本官厚颜,在一众同僚的推选下任这大夏国的第一任总督。老先生问,我这总督可曾有朝廷册封,我说‘尚无’。现在没有,将来一定会有!”
他知道,今天一定会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华夏民族永远也不缺铁骨铮铮、悍不畏死之人。
这些人也许没读过什么圣贤书、也没受过多少朝廷的恩典,偏偏就有最重的家国情怀。
这种家国情怀,正是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凝固,是西洋人怎么也理解不了的。
姜丰敬佩这种情怀,所以并不打算就铁血手段压制他们。
在姜丰的朗声回应下,老人的身体有些颤抖,一旁的一个中年人连忙扶住他。
老人盯着姜丰问道:“既如此,姜大人准备何时上奏折给朝廷,声明大夏建国和自立总督一事?”
姜丰还没说什么,一旁的杨安已经拔刀喝道:“放肆!你是何身份,敢干涉国之大事?”
杨安本是杀气凛冽的大将军,他这样一拔刀,直面他的人都感到脖子一凉。
姜丰摆了摆手,对杨安道:“把刀放下,都是自己人,有话好好说。”
杨安“噌”的一声把刀收回,脸上却是挂着冷笑,冷漠地看着那群人,那双眼中没有任何感情,仿佛看着一群死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