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被押上车送走的时候,阎埠贵都还不知道是刘海中举报的他。
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猜到是谁举报的他,他觉得自己谨言慎行,做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就算爱占点便宜也不至于把人往死里搞不是。
在家里收拾行李的时候,他还抹着眼泪跟阎解成说,实在有过不去的坎,就找一大爷帮帮忙, 看在他的面子上,刘海中不会见死不救来着。
成天说自己精明,结果被刘海中这种水平的人玩弄在手掌,就很难评。
不管怎么说,这场严肃的,顶格处罚的审判大会,给南锣鼓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那以后,原本热闹的满是烟火气的胡同里,多了几分压抑跟小心翼翼。
街坊们行事愈发谨慎,民间私下借贷活动几乎一度销声匿迹,连去黑市买卖物资的事都少了很多。
这些人大多数从小生活在敌占区,七绕八拐的总有些见不得光的事儿,大家都怕一个不小心就给自己跟家里人带来灭顶之灾。
瞧瞧阎家,多惨呐~
阎埠贵夫妻被带走的时候,只带了些衣物跟两床被褥,其他包括存款都留了下来。
虽然在被没收非法所得,和返还高利贷利息后并没有剩下多少就是。
刚上初中的阎解放因‘家庭成分复杂’,被勒令退学,这个年纪连零工都干不了,只能守在家里做做家务以及带妹妹阎解娣。
老三阎解旷虽然没被退学,但因为老右家属的身份,在学校里被同学们明目张胆的孤立,那些阎埠贵以前的同事为了划清界限,看到了也不敢管,让小小年纪的他,就变得孤僻,且阴鸷。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比如说阎埠贵的岗位,被阎解成顶了。
虽然不再是教师,但在学校扫地,起码每个月能赚个二十块钱,比打零工强多了。
这倒不是学校领导同情阎埠贵,恰恰相反,街道办跟学校沟通这事的时候,校长跟书记反对的态度很坚决。
只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街道办直接跟教育部门联系,这才把岗位的事安排下来。
这里要强调说明一点,哪怕是人员精简下乡最严厉的时刻,城里依然不缺工作,缺的只是给农业户口的工作。
比如阎家,他们一家都是城里户口,阎埠贵夫妻俩虽然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但他们的户口却依然是非农业户口。
未来如果有机会摘了帽,转头就可以回到城里,如果当初定性右派的时候存在冤屈的情况,组织还会赔钱、安排工作。
再比如巫马,他在京城的这份电工工作,算起来运气成分实在不小。
首先巫泰死的时候,人员精简下乡的政策已经开始实施。
‘城镇冗余人员、职工及家属向农村迁移,优化资源配置。’
当时甚至有类似巫马这种顶替亲属上班,已经干了两年的情况下,依旧被精简下乡。
巫马运气好就好在,巫泰的死虽然是个乌龙,但本意是舍己为人。
组织虽强调减少城镇人口,但具体执行中允许保留必要技术骨干或特殊情况人员。
巫泰的情况不就是现成的典型吗?这不得放放水特事特办?
所以巫马能顶着京城红星轧钢厂集体户口的名义,报考电工,从而分配到东城区供电局。
不然的话,电工虽然稀缺,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根据户籍所在地来分配工作。
不这么限制,多少西北、西南的电工都得往京城跑。
这当然也是易中海觊觎巫马工位的原因之一,逻辑很简单,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去城里上班,政策不允许。
但如果顶了巫泰的班,那就是轧钢厂集体户口转到其他单位的集体户口,走走人情关系很容易就可以实现。
不然就算聋老太太手眼通天,在其他能搞到工作,秦淮茹的农业户口也一样上不了班。
好吧,主要是农转非,真想走关系,那花费的人情大了去了,聋老太太舍不得。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早在55年,领袖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之后,就陆续有一些包括干部子女的有志青年主动下乡。
等过了58年,有一些人后悔了,能回得去?
想美事吧,多少厅局级领导的子女还在乡下,苦哈哈等着农转非的名额呢。
城乡二元制是一套覆盖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的系统性户籍壁垒,想跨过这道坎,远比想象中的难的多的多。
多少人都想当然的认为,到了京城就可以留在这里当城里人,然而事实上,这些人逃荒来京城的,吃顿饱饭之后,要么返回原籍,要么发配三线。
为什么说五、六十年代城里的乞丐流浪汉绝迹?
收容遣送站了解一下。
多少地没人耕,多少荒地没开垦,边疆地区多么地广人稀,能留这些人在城里增加城市负担?
巫马运气第二好的地方,就是去了趟圣地,等他到供电局去上班之后,他这份岗位给马彩娟。
这份工作没了巫泰舍己为人的光环,按道理来说,她就算顶了班,也照样会被划分到精简下乡的名单里。
只不过巫马名头太甚,有哪个轧钢的领导会想不开,提出把他妈精简下乡?
听起来挺拗口,且有些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感觉,但这就是那个年代社会运行的规则。
阎家的情况也差不多,阎埠贵夫妻虽然被下放农场,但家里四个孩子却依然是非农业户口。
而且批斗大会时,也不知道阎解成是跟谁取了经,还是趁机发泄这么多年的不满,批斗阎埠贵的时候骂的那叫一个狠,简直堪称大义灭亲。
就连眼睛肿的跟桃似的阎解娣,也被阎解成逼着,呜咽着骂他们坏呢。
这么个情况下,想下放农村吧,人家都是城里户口, 且态度坚决的跟阎埠贵划清了界限,师出无名啊。
而且四个人里三个是未成年,街道办也不好把人不往死路上赶,总得找个活计。
得,就阎埠贵的岗位呗,现成的空缺,不用他们街道办想办法挤出工作来。
至于学校教职工的态度...
谁在乎,他们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
就这样,阎家跟贾家一样,落得个黑五类家属,且卡在贫困线的破落户。
差别就是阎家多少还有点积蓄,而贾家还欠着一屁股债。
少了谁地球该怎么转还是怎么转,在这个时间过得既缓慢又迅速的六十年代,很快时间就来到了1962年的夏天。
喜欢四合院:老婆何雨水,妻嫂许大茂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四合院:老婆何雨水,妻嫂许大茂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