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阿此刻心中虽然恨的咬牙切齿,但也暗自庆幸自己革职彻底。
自己现在不是官员,只留下士绅功名头衔,就不需要给李世安跪拜。
如果只是降职留任。
那才是丢脸丢尽了。那时候,自己实职管不住在场之人,品级又低。
只怕见到胡林翼都得跪拜行礼。
李世安虽然不知道西陵阿心中所想,但是从对方抽搐的嘴角不难猜测,西陵阿心中有多么的憋屈与难受。
只是李世安现在已经不需要把他放在眼里了,也没空去管他。
他现在的重点,
是与官文虚与委蛇,是继续忽悠官文、曾某人守城,这才是当务之急。
所以,他再次发挥钞能力,以官文的名义摆酒宴请一众官员。
李世安的做法也很简单。
官文请客,他买单!
在总督衙门,以官文的名义请客,毕竟官文升了钦差大臣,又是自己名义上的'老大哥',给自己和他庆祝都合理。
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在李世安这里都不是问题,也是最简单的问题。
官文眼见李世安如此识趣,心头的阴霾不过瞬间消散,酒过三巡,
大包大揽的说道:“李老弟,你放心,这武昌城城防包在哥哥身上了!”
“大哥现在是钦差,总理整个荆楚省军务,区区武昌自然不在话下!”
“大哥不仅帮你守住武昌,还能把敌人拒之城外,远离此地!”
“你就安心的在这里处理政务吧!”
“那就多谢大哥了…。”李世安知道官文在吹牛皮,武昌哪里是那么好守住的?把太平军抵挡在远离武昌城外?
以韦俊对自己的恨,以太平军的战略布局,不可能轻易放弃武昌。
虽然心中鄙夷,
但嘴上却一次次说着恭维话。
不仅恭维官文,还不时的忽悠曾某人,给自己的新军正式成军争取时间。
之所以用忽悠两字。
那是因为曾某人不可能甘居人下,也不可能被李世安拉拢。
好在李世安也没有指望拉拢收服对方,包括胡林翼也是一样。这两人地位太高,不太可能跟着李世安造反。
按照李世安的推演,自己如果在湖广起兵,最大的敌人就是湘军。
他现在要做的,除了发展自己,就是想办法消耗、分化湘军。
此时的湘军,远没有达到巅峰。
曾某人距离巅峰还差很多。
湘军现在也主要分四个派系,其中曾某人战前直系1.7万,现在不足一万。
第二派系,自然是胡林翼这一支,这一支是可以拉拢,但需要防备。
这一支现在大约2500人。
第三派系,
王鑫(错别字)部,这是潇湘省地方城防军,他现在没办法接触。
第四派系,湘军楚勇,首领江忠源已死,旧部活跃在江西战场。
这一支大约三千人。
虽然比较远,但这是可以拉拢的,尤其是现任教谕刘坤一值得拉拢。
还有一个尚未成型的派系,左工那一系,已经在想办法拉拢了。
李世安的想法是,这些人都可以不跟着他造反,但绝对不能整合。
包括曾某人的直系,彭玉麟已经被他搞定,这对他之后行动有大用。
这次酒宴,虽然还是那些人,但是因为西陵阿这个搅屎棍一直沉默不语,整个宴席和谐多了,全是恭维的敬语。
……
接下来的日子,也不知道是官文、曾某人、西陵阿这些人被李世安成功忽悠了,还是他们不想带着李世安玩了。
官文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与补充兵员的曾某人、西陵阿、杨霈,
纠集两万大军,同时让李世安派出王国才,带着胡林翼、李孟群各自支援的一个营,以及补充的本地团练。
一共两万五千多人。
先后收复武昌城西、北的汉川、沔阳等地,几乎都是兵不血刃收复的。
实际上,这些都是韦俊、陈玉成主动撤走的,但都被官文这些人瓜分了功劳,描绘成仅次于武昌的大战。
一连串的“功劳”,直接让官文等人飘了,直接喊出口号,要在一个月内把荆楚省内的太平军全部赶出去。
结果在黄州遭到了韦俊、与九江的石祥祯、罗大纲派来的援兵伏击。
虽然只损失三千兵马,但也把官文吓了一大跳,当场就要回师武昌。
还是实力最强,且要点脸面的曾某人站了出来,“官大人,稍安勿躁。”
曾某人虽然心中对官文鄙夷,
但因为矛盾转移了,不需要胡林翼调和,也放下耐心劝说道:
“官大人,这支长毛援兵不足万人。加上那个韦俊残部,也不过咱们一半人马,这黄州还是有机会拿下的。”
“即使无法拿下,咱们也能把他们堵在黄州地界,如果咱们撤退…。这些长毛就会再次兵临武昌城下…。”
“那又如何?”官文能一直稳坐荆州将军,在四次太平军入侵荆楚省中安然无恙,自然少不了有自知之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