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安儿从知府夫人的院子里出来,手里捧着那匹上好的湖绸和一对精巧的银手镯。
阳光照在银镯上,反射出细碎的光芒。
她低头看着这些赏赐,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三小姐能顺利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没有消瘦反而长胖了些,这让知府夫人格外高兴。
“安儿姐姐!”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隋安儿转身,看见三小姐的贴身丫鬟小翠追了上来。
“夫人让我告诉你,明天开始你每天下午可以有一个时辰的自由时间,算是额外的奖赏。”
隋安儿眼睛一亮,连忙行礼:“多谢夫人恩典,也辛苦小翠姑娘传话了。”
小翠摆摆手,凑近了些低声道:“夫人今天心情特别好,跟老爷用午膳时还特意提到了你改良的食谱呢。”
说完,她眨了眨眼,转身跑回了院子。
隋安儿站在原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想起这些日子以来,自己根据秦阳带来的食谱,减少了辛辣刺激的配料,增加了健脾开胃的山药、茯苓,还特意用菊花、薄荷等清凉之物调和。
没想到这些小小的改动,竟能获得如此认可。
回到家时,秦阳正在院子里晾晒洗净的衣服。
见妻子回来,他放下手中的活计,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物品上:“看来夫人很满意?”
隋安儿点点头,将绸缎和银镯小心地放在屋内的小木箱里,那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家当之一。
她转身帮秦阳整理药材,一边将今日与知府夫人的对话娓娓道来。
“夫人说,她以前看不上这些‘蛮夷之食’,认为是粗鄙之物。”
隋安儿轻声复述着,手上动作不停,“但今日她承认自己错了。”
秦阳轻笑一声:“京城贵妇的傲慢罢了。她们哪知道,这些所谓的‘蛮夷之食’里藏着多少智慧。”
隋安儿若有所思:“我跟夫人说,食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对人体有益便是好东西。她似乎听进去了,还跟我聊了许多京城的事...”
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秦阳察觉到妻子情绪的变化,停下手中的活:“怎么了?”
“夫人说石城是‘偏远之地’,把这里贬得一无是处。”隋安儿叹了口气,“我虽不赞同,却也只能附和。”
秦阳沉默片刻,忽然问道:“安儿,若当初没有被牵连,你觉得我们会愿意主动离开京城,来到这吗?”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隋安儿愣住了。她抬头望向丈夫,看见他眼中闪烁的复杂情绪。
阳光透过院中的老槐树,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隋安儿思索着,忽然展颜一笑,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吗?”
秦阳凝视着妻子,正想说什么,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院中的宁静。
“爹!娘!我饿啦!”秦玥像一阵风似的冲进院子,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她刚和附近的孩子玩完捉迷藏,此刻肚子正咕咕直叫。
隋安儿习惯性地起身:“娘去大厨房给你拿些吃的来。”
“等等。”秦阳叫住她。
“我听说城西新开了家佤人菜馆,有道鸡肉烂饭很是不错。今日天色尚早,不如我们一家去尝尝?”
隋安儿闻言,脸上浮现犹豫之色:“可我们现在是奴仆身份,随意出入馆子恐怕不妥...”
秦阳思索片刻:“我去请示徐嬷嬷。”
徐嬷嬷见秦阳来请示,她眯起眼睛权衡了一番。
隋安儿近来颇得夫人欢心,连带着她也得了不少好处。况且只是出去吃顿饭,天黑前回来便是。
“去吧。”徐嬷嬷终于松口,但又不放心地叮嘱。
“记住,低调行事,莫要惹是生非。若有人问起,就说是我让你们出去办事的。”
秦阳连连称是,回到院中将好消息告诉了妻女。秦玥高兴得跳了起来,但不敢声张,只能捂住嘴笑。
隋安儿看着女儿雀跃的样子,也不由露出笑容。
一家人走在石城的街道上。这是隋安儿和秦玥第一次仔细参观石城。
与京城的繁华规整不同,石城的街道弯弯曲曲,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小摊贩,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料和食物的气味。
秦玥兴奋地左顾右盼,不时指着某个新奇的东西问东问西。
隋安儿紧紧牵着女儿的手,生怕她跑丢了。
秦阳则走在前面带路,不时回头对妻子介绍:“佤族人善用山野食材,他们的调味与我们大不相同,但别有风味。”
穿过几条热闹的街巷,他们来到城西一处较为僻静的地方。
一栋竹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前挂着块木牌,上面用汉字和佤文写着“山韵楼”三个字。
门口摆着几盆青翠的植物,隐约能闻到里面飘出的香气。
刚踏入菜馆,一个皮肤黝黑、眼睛明亮的年轻伙计就迎了上来。
他穿着靛青色的短褂,腰间系着红色布带,一看就是佤族打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