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应声翻身上马,朝着踏雪驿站的方向疾驰而去。顾长风则走到测风杆旁,发现麻布片的飘动角度更大了,连忙道:“风势在变大,咱们得把驿站的门窗加固一下,免得被风吹坏。另外,把储物间的粮食和药材往里面挪一挪,别被漏进来的风雪打湿。”
两人立刻动手,和驿站的其他值守人员一起,用绳索将驿站的门窗绑紧,又在门框旁堆上石块,加固缝隙。忙活了半个时辰,风势果然越来越猛,驿站的屋顶被风吹得呜呜作响,门外的积雪被卷起,形成一道道小小的雪旋。
“幸好提前加固了门窗。”沈砚秋擦了擦额头的汗,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风雪,“若是没加固,门窗肯定会被吹开,里面的东西就都湿了。这也说明,咱们的天气记录不仅要预测,还要根据实时变化调整应对措施。”
顾长风点头,指着桌上的羊皮纸:“咱们已经记录了五日的天气,你看这五日里,有三日是西风,两日是北风,雪天占了两日,都是午后下的。或许雪线的雪多在午后降落,咱们可以提醒商队尽量在午前赶过危险路段。”
沈砚秋翻看之前的记录,果然如顾长风所说,随即补充道:“还有风向,西风多伴随小雪,北风多是干冷无雪,以后看到刮西风,就要提前准备防雪;刮北风,就要多备些饮水,因为干冷天气容易口渴。”
傍晚时分,风势渐渐小了,天空放晴,夕阳将雪山染成了金红色。达瓦从踏雪驿站回来,禀报道:“沈公子,我已经把消息传到了,踏雪驿站的人说,正好有一队商队要去望峰坡,多亏了提醒,才改走了缓道,不然肯定会被大风困住。他们还说,今日傍晚的云是淡金色的,按山民的说法,明日会是好天气,无雪无风。”
顾长风立刻去观察天空,只见夕阳下的云层果然呈淡金色,边缘还镶着一层光晕。他拿出星图,对照着天空中初现的星辰,道:“星辰的位置也和星图上标注的‘晴日星象’一致,看来明日确实是好天气,适合商队大规模出发。”
沈砚秋在羊皮纸上写下当日的最后一条记录:“日暮,风停,云色:淡金,星象:晴日星象,预报:明日晴,无风无雪,适宜商队通行。”写完后,他将羊皮纸收好,对顾长风和达瓦道:“咱们把这几日的记录整理一下,分成‘风、雪、云、星象’四类,以后每个驿站都抄一份,让值守人员按这个标准记录,每月汇总一次,这样就能逐步摸清雪线的气候规律了。”
入夜后,听风驿站的油灯亮了起来。沈砚秋与顾长风围坐在桌旁,将五日的天气记录逐一分类整理。顾长风负责绘制简易的气候图表,用不同的符号代表风、雪、晴、阴,标注在对应的日期旁;沈砚秋则整理山民的看天经验,将“乌云如锅底即有暴风雪”“淡金云预示晴日”“雪沫起则山顶风大”等话语,一一写在羊皮纸的边缘。
“等咱们积累够一个月的记录,就能看出雪线气候的大致周期了。”顾长风放下炭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到时候再把这些规律编成口诀,教给商队和驿站值守人员,大家记起来方便,用起来也快捷。”
沈砚秋看着桌上的图表和记录,心中满是期许:“雪线的天气是商道最大的威胁之一,若是能提前预测、提前防备,就能少很多危险。这些记录不仅是给现在的商队用,也是给以后的人留份经验,让这条商道能一直平安畅通。”
窗外,星辰满天,雪乡的夜色静谧而清澈。桌上的油灯跳动着,将两人的身影映在墙上,与摊开的羊皮纸、星图交织在一起。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些看似琐碎的天气记录,会成为后世丝路商队翻越天山的“平安指南”;而此刻他们手中的炭笔,正在一点点勾勒出雪线气候的脉络,为这条新商道,添上一层坚实的“气候防护盾”。
达瓦在驿站外巡视,看着测风杆顶静止的麻布片,又望了望满天繁星,嘴角露出笑意。他想起沈公子说的话,从怀中掏出一块小兽骨,用炭笔在上面画了一个淡金色的云纹——这是他自己的天气记录方式,简单却实用。
雪线的风停了,一切都归于平静,唯有桌上的羊皮纸,还在等待着明日新的记录。而沈砚秋与顾长风的气候研究,也如同这雪线的星辰,虽微弱却坚定,照亮着商队前行的道路。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丝路万里驼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