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昂摸着络腮胡:“将军放心,骑兵营的弟兄都是夜袭老手,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韩信被派去加固陕城的城防:“十日之内,必须在城墙内侧修出三道暗渠,既能运兵,又能排水。城楼上的连弩要增至三十架,每架配五十支火箭——若楚军敢来,就让他们尝尝火雨的滋味。”
“属下还有一事请示。”韩信指着陕城周边的村落,“百姓是否需要全部迁走?若留着,恐被敌军利用。”
“不必全迁。”天宇摇头,“留三成百姓,多是老弱妇孺,让他们照常生活,给刘邦和项羽造成‘天策军毫无防备’的假象。派亲兵营暗中保护,若敌军敢伤百姓,就用连弩射杀——这是底线,绝不能破。”
负责粮草的校尉忧心忡忡:“将军,各营的粮草消耗极大,按节点算,最多支撑二十日,要不要再向章邯买些?”
“买,但要换个方式。”天宇看向张良离去的方向,“让商队打着‘给项羽送粮’的旗号去关中,章邯见了,定会主动降价——他怕咱们真与项羽结盟,断了他的生路。”
校尉眼睛一亮:“将军这招‘借势压价’太高明了!”
最后,天宇看向负责联络的参军:“你每日卯时、午时、酉时各汇总一次情报,无论好坏,必须立刻报给我。若有延迟,军法处置。”他顿了顿,声音陡然严厉,“这是决战的前奏,谁也不许出半点差错!”
众将领齐声应诺,甲胄碰撞声震得烛火都在摇晃。他们看着舆图上的任务节点,知道从这一刻起,天策军已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必须按节奏转动,稍有偏差,便是万劫不复。
三、方案启动的前夜
腊月的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临晋的城楼上。天宇独自站在垛口,望着远处的烽火台——那里依旧漆黑,尚未燃起任何信号。张良应该已过函谷关,林枭的间谍队也该潜入了楚军大营,而各营的将士们,此刻正在风雪中筑墙、练箭、侦察,为三日后的行动做最后的准备。
“将军,夜深了,该歇息了。”亲兵捧着一件狐裘披风走来,上面还带着炭火的温度。
天宇接过披风,却没披上,只是望着陕城的方向:“你说,刘邦此刻在做什么?”
亲兵想了想:“多半在和郦食其商量怎么攻城吧。”
“或许吧。”天宇轻笑,“但他想不到,咱们的人已经在他的粮队里了;项羽也想不到,他的中军帐外,正有双眼睛盯着他的军械库。”他转身往城下走,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这盘棋,咱们落子了,就看他们怎么接。”
回到军府时,案上的烛火旁压着一张字条,是张良临行前留下的:“良此去,若三日内无蓝烟,便是谈判不顺,将军不必等,即刻启动备用方案——弃陕城,守临晋,与韩信夹击刘邦。”
天宇将字条焚于烛火,灰烬被风吹起,飘向窗外的暗夜。他知道,张良的备用方案是最坏的打算,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就不会放弃“借力打力”的棋局。
子夜时分,临晋城的更夫敲过三响,各营的火把却依旧明亮。一线天的工地上,李信正和士兵们一起扛着滚石,汗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河津的骑兵营里,赵昂在检查马蹄铁,每一片都要用锤子敲三下,确保牢固;陕城的城墙上,韩信亲自调试连弩,箭矢穿透靶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天快亮时,负责联络的参军匆匆闯入,手里举着一只信鸽,脚环上刻着“急”字:“将军,林枭传回消息,项羽已同意与张先生会面,时间定在三日后的楚军大营!”
天宇展开字条,上面只有八个字:“项羽多疑,需再示诚。”他望向窗外,东方已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正刺破云层,照在临晋的城楼上,将“天策军”的大旗染成金色。
“传我令,”天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各营按原计划推进,三日后,准时启动!”
晨风中,军府的号角声陡然响起,清越的声音穿透风雪,传遍五城的每个角落。天策军的士兵们听到号角,纷纷挺直了脊梁——他们知道,这场决定命运的棋局,终于要正式落子了。而他们每个人,都是这棋局中不可或缺的棋子,用血肉与忠诚,守护着身后的土地与百姓。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秦末龙旗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