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时的旧物件,该丢就得丢
村里的孩子长大,都会把穿小的布鞋、玩旧的木枪收进箱子底,可没人会天天揣着这些东西过日子 —— 鞋小了磨脚,枪旧了不管用。人长大了也一样,总把小时候的念想带到成人世界,就像穿着孩童的鞋走大人的路,难免磕磕绊绊。
小李刚去镇上打工时,总盼着同事像小时候的伙伴那样 “啥都让着他”,遇事就想伸手要帮忙,结果没人愿意搭理他。老周看他愁眉苦脸,就跟他说:“小时候你要颗糖,娘就给你;现在你要别人帮你干活,得先想想你能帮别人啥。单纯的人情像刚摘的草莓,放不住,成人的关系得像种庄稼,你得先播种,才能有收成。”
小李这才醒过神,不再总想着 “别人该帮我”,而是主动帮同事扫地、搬东西,慢慢的,大家也愿意帮他了。小李说:“不是不想留着小时候的纯粹,是成人的世界有成人的规矩,该丢的就得丢,不然只会显得自己幼稚,跟周遭格格不入。” 老辈人常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三十岁不能还像七岁那样活”,拒绝长大是怕受伤,可拒绝成长,只会让自己在风雨里更难站稳。
2. 一个人时,要活成一支队伍
村里的老槐树,孤零零站在村口,没人浇水时自己往下扎根,没人遮挡时自己迎着风沙,反而长得枝繁叶茂,成了全村人的歇脚地。人有时候也得这样,哪怕没多少朋友围着,没多少人夸你好,也得自己撑着劲儿,把日子过出气势来。
老陈年轻的时候,家里穷,没人愿意跟他合伙种地,他就自己扛着锄头下地,自己琢磨种啥能多收点。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地里忙活,别人抱怨天旱时他去河边挑水浇地,慢慢的,他的地收成越来越好,还攒钱买了拖拉机。后来有人主动找他合伙,老陈说:“那会儿没人帮我,我就告诉自己,就算一个人,也得像一支队伍那样干,扎根、长叶、结果,等你真有本事了,自然有人来靠近。”
村里的小芳,刚离婚时总觉得孤单,后来她学着种大棚蔬菜,自己育苗、自己搭棚,累了就坐在棚里歇会儿,饿了就自己煮碗面。一年下来,蔬菜卖了好价钱,还收了两个徒弟。小芳说:“没人爱、没人夸的时候,更得好好打磨自己,你把自己活亮堂了,日子自然就热闹了。”
3. 快乐不在手里有啥,在心里计较啥
村里的张婶,总羡慕别人:羡慕李家有小汽车,羡慕王家住砖瓦房,羡慕赵家孩子在城里上班,天天愁眉苦脸,觉得自己日子过得苦。可她忘了,自己家里有个小菜园,天天能吃新鲜菜;有个孝顺的儿子,每周都回来看她;身体硬朗,能自己下地干活。
老支书看她总不开心,就跟她说:“你看村口的老黄牛,有把青草就吃得欢,从不羡慕马跑得快、驴能拉磨。人也一样,快乐不是你有多少好东西,是你少计较多少。你能吃饱穿暖,就比饿肚子的人强;你家人平安,就比闹矛盾的人家舒心。”
张婶听了,慢慢不再瞎羡慕,每天种种菜、跟邻居聊聊天,反而觉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张婶说:“以前总想着‘我没有这个、没有那个’,越想越愁;现在想着‘我有这个、有那个’,越想越开心。心态变了,烦恼就少了。” 老辈人常说 “人心不足蛇吞象”,你要是总盯着自己没有的,就算拥有再多,也不会快乐;你要是懂得满足,粗茶淡饭也能吃出香甜。
4. 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村里的孩子玩沙子,总爱把沙子攥在手里,攥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快,最后手里啥也没剩。人过日子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有些东西明明不属于你,却偏要攥着不放,最后只会伤了自己。
小李以前处过一个对象,对方总嫌弃他穷,可小李舍不得分,天天省吃俭用给对方买礼物,自己饿得吃泡面。结果对方还是跟他分了手,小李伤心了好久。老周劝他:“不是你的人,你再讨好也留不住;不是你的东西,你再攥紧也会跑。不如松松手,要是它真属于你,自然会回到你身边;要是不回来,说明它本就不该是你的。”
后来小李遇到了现在的媳妇,不用他刻意讨好,两人一起种地、一起赶集,过得很开心。小李说:“以前总怕失去,结果越怕越留不住;现在学会放手,反而得到了更好的。时间会帮你看清,哪些是你的,哪些不是你的。” 村里的王婶,以前总想着把女儿留在身边,不让女儿去城里打工,结果女儿天天不开心,王婶也愁。后来她松了手,女儿在城里站稳了脚,还把她接过去住了一段时间,王婶说:“该放手时就放手,别让自己的执念,耽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5. 再长的路,一步一步走也能到
村里去镇上的路,有十几里地,有人觉得远,没走几步就放弃了;可老周每次去镇上卖菜,都是推着小车一步一步走,虽然慢,却总能按时到。老周说:“路再长,也怕‘一步一步走’;事再难,也怕‘一点一点做’。你要是总想着‘啥时候才能到’,越想越怕,越怕越想放弃;你要是盯着脚下的路,走一步算一步,反而不知不觉就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