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恩别求报,但记账要清楚:藏住期待,筛出真心
村里的张叔以前帮邻居老李修过农机,事后总忍不住提 “上次我帮你修机器,花了大半天”,老李一开始还说 “谢谢”,后来听多了,反而觉得 “你帮我就是图回报”,慢慢疏远了张叔。
后来张叔改了方式:再帮别人忙,从不说 “你得记得我好”,但心里会 “记账”—— 谁帮了忙会主动回礼,谁帮了忙转身就忘,他心里门儿清。慢慢的,他只和 “懂感恩” 的人来往,少了很多麻烦。周老栓说:“施恩求报,会把情意变成利益交换,你越提,别人越反感;但沉默不代表忘记,记着谁懂感恩、谁没良心,才能过滤掉不值得的人,把真心留给对的人。”
2、对人要 “热脸”,心里要有 “冷秤”:表面和气,心里分明
镇上的小李开小吃摊时,不管是熟客还是生客,都笑脸相迎,哪怕有人挑刺 “味道淡了”,他也笑着说 “下次我多放半勺盐,您多担待”,从不多争执。但他心里会 “算账”—— 谁总爱占便宜 “少给钱”,谁会主动多付 “凑整”,谁是真心提建议、谁是故意找茬,他都分得清清楚楚,对 “占便宜的人” 会委婉拒绝,对 “真心人” 会多给一勺菜。
有人问他 “为啥对谁都笑”,小李说:“笑脸是人情世故,不让别人难堪;心里的秤是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吃亏。要是反过来,表面吵架心里糊涂,早就干不下去了。” 周老栓点头:“对人热脸,是给别人台阶;心里冷秤,是给自己底线,这样相处才长久,也不吃亏。”
3、不轻易亮底牌,神秘感是你的底气:少说话少犯错,让人摸不透
村里的陈老先生做了几十年生意,从没人知道他 “到底有多少本钱”“进货渠道有哪些”—— 有人问他 “你这货从哪进的,能不能带我一起”,他只说 “都是老关系介绍的,不好随便牵线”;有人问他 “今年赚了多少”,他笑着说 “够吃饭就行”,从不细说。
因为 “摸不透他的底”,没人敢随便跟他抢生意,也没人敢欠他的钱。陈老先生说:“底牌是底气,亮得越多,你越透明,别人越敢欺负你;藏得越多,别人越猜不透,才会对你有敬畏心。少说话、少犯错,保持点神秘感,比啥都管用。” 周老栓说:“神秘感不是‘装高深’,是不把自己的底牌全露出来,这样才能在相处中掌握主动权。”
4、跟强者学手腕,跟弱者存善念:取强者之长,予弱者之尊
村里的小王以前总 “嫉妒强者”—— 看到镇上的李老板生意做得好,就说 “他肯定是靠投机取巧”;看到村里的农机能手技术好,就说 “他不过是运气好”,从不肯学人家的本事。后来他看到李老板 “每天凌晨去进货,把账本记得清清楚楚”,看到农机能手 “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反复琢磨技术”,才明白 “强者的本事不是白来的”。
从此小王不再嫉妒,反而主动向他们请教,慢慢学会了 “怎么管账、怎么修机器”;对待村里的困难户,他也不再 “看不起”,反而会主动帮他们修农机,不收钱。周老栓说:“跟强者学手腕,是让自己变厉害;跟弱者存善念,是给自己留余地。风水轮流转,今天你帮别人,明天别人说不定就帮你,别把路走死了。”
5、别人捧你时低头看脚下,别人踩你时抬头看远方:不被捧杀,不被击垮
镇上的刘老板以前 “经不起捧”—— 有人夸他 “生意做得大,是咱们镇的能人”,他就飘了,开始盲目扩张,结果亏了不少钱;后来有人嘲笑他 “连个生意都做不好,还当老板”,他又丧了,想关掉店铺。
周老栓跟他说:“别人捧你时,要低头看脚下 —— 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有这么厉害,别被夸晕了;别人踩你时,要抬头看远方 —— 想想自己当初为啥要做,别被骂垮了。你没那么优秀,也没那么差,保持定力,才能走得稳。” 后来刘老板沉下心,关掉了亏损的分店,专心做主业,慢慢又把生意做了起来。
6、关系再好,别掺和人家的核心利益:利益比感情重,别碰红线
村里的张婶和李婶是 “好闺蜜”,平时一起买菜、一起聊天,好得像一家人。后来李婶家的儿子要结婚,想在村里盖新房,找张婶商量 “能不能把你家旁边的一小块空地让给我,我给你点钱”,那块空地是张婶准备留给自己儿子的,可张婶觉得 “关系这么好,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
结果张婶的儿子回来后不同意,跟张婶大吵一架,张婶又去找李婶要回空地,李婶觉得 “你都答应了,怎么能反悔”,两人吵翻了,再也不来往了。周老栓说:“关系再好,也别碰别人的核心利益 —— 房子、钱、孩子的前途,这些比感情重要多了。别觉得‘感情好就可以随便来’,你碰了别人的利益红线,再好的感情也会翻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