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光塔》(粤语诗)
一一有感连州"东方斜塔"
取经向西你向西
心倾身斜嘅修为?
十五度,千五年
唔冧!噈喺缺憾嘅至靓……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19.粤北韶城沙湖畔
《粤韵诗心映慧光》
——《慧光塔》赏析
文/阿蛋
一、引言:粤语诗的独特魅力与《慧光塔》的创作背景
在中华诗词的广袤天地中,粤语诗以其独有的语言韵味和地域文化特色,宛如一颗别具风情的明珠。粤语,作为一门保留了诸多古汉语发音、词汇与语法特点的方言,用于诗歌创作时,能营造出一种古朴而鲜活、典雅又亲切的独特美感。从晚清举人何淡如开创粤语格律诗先河,打破格律诗长期为文言独占的局面,到廖恩焘的《嬉笑集》在嬉笑怒骂中展现社会万象,粤语诗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传承和展现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
《慧光塔》这首粤语诗,有感于连州 “东方斜塔” 而作。慧光塔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始建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塔高九层十七级 50.13 米,塔身向西倾斜了 1.07 米,历经千余年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这座斜塔的神韵与历史文化内涵融入到粤语诗歌之中,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别具一格的艺术画卷。
二、逐句剖析:诗韵中的慧光塔之魂
(一)“取经向西你向西”
此句开篇点题,巧妙地将慧光塔向西倾斜的独特姿态与人们熟知的 “取经向西” 这一具有浓厚文化象征意义的行为联系起来。“取经向西” 在文化语境中,代表着一种对信仰、知识、真理的执着追求,是不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的精神象征。而慧光塔的 “向西”,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建筑形态,它在岁月的长河中,以倾斜之姿独树一帜。这种将抽象的文化意象与具体的建筑特征相类比的手法,不仅使读者对慧光塔的方位有了直观的认知,更赋予了慧光塔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内涵。仿佛慧光塔也如取经者一般,有着自己的目标与追求,在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朝着西方前行。从语言角度看,粤语的简洁明快在此句中尽显,“你” 字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慧光塔的距离,使塔仿佛具有了人格化的特征,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行者,与读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二)“心倾身斜嘅修为?”
紧承上句,“心倾身斜” 进一步强调了慧光塔倾斜的状态,“心倾” 一词,再次强化了塔的人格化形象,仿佛它的倾斜并非仅仅是物理上的受力不均,而是一种内心主动的倾向,一种 “心向往之” 的选择。“嘅” 作为粤语中常用的助词,在此处起到了舒缓语气、增强地域特色的作用,使诗句更具粤语的韵味。“修为” 一词的抛出,引发了读者深刻的思考。通常,“修为” 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修养、精神境界的修炼程度。这里将慧光塔的倾斜与 “修为” 联系起来,是在暗示慧光塔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这种坚韧不拔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 “修为”。它超越了人类对建筑坚固性的常规认知,以一种看似 “缺陷” 的倾斜之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就如同那些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断提升精神境界的人一样,具有一种令人敬仰的魅力。
(三)“十五度,千五年”
这短短六个字,却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十五度” 明确指出了慧光塔倾斜的角度,这一精确的数字,让读者对慧光塔的独特形态有了更为直观、清晰的认识。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建筑垂直形态的固有印象,以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倾斜角度,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观。“千五年” 则将时间的维度引入,慧光塔自建成以来,已经历经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人间的悲欢离合。这一数字与 “十五度” 相对照,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时空张力。角度代表着空间上的独特形态,时间则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迁,二者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慧光塔独一无二的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慧光塔究竟承受了多少风雨的侵蚀、战争的洗礼,却依然顽强地保持着那十五度的倾斜,宛如一位坚毅的历史守望者。
(四)“唔冧!噈喺缺憾嘅至靓……”
“唔冧” 在粤语中意为 “不倒塌”,这两个字斩钉截铁,充满力量,直接表达了慧光塔历经千余年风雨而屹立不倒的顽强生命力。一个简单的否定词,却蕴含着无尽的坚韧与不屈,让人对慧光塔的坚固程度和顽强精神肃然起敬。“噈喺” 同样是粤语的表达方式,意为 “就是在”。“缺憾嘅至靓” 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将慧光塔的倾斜这一被常人视为 “缺憾” 的特征,转化为一种独特的 “至靓” 之美。在传统美学观念中,完美往往被视为美的标准,然而慧光塔却以其倾斜的姿态打破了这种常规认知。它的倾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历史的见证,这种 “缺憾” 反而赋予了它一种别样的魅力。它让人们意识到,美并非只有一种形式,那些看似不完美的事物,或许正因为其独特的 “缺憾”,而展现出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动人的美。正如断臂的维纳斯,其残缺的双臂不仅没有削弱她的美感,反而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成为了永恒的艺术经典。慧光塔也是如此,它的倾斜成为了其美的独特标识,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