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嘅风景》粤语诗鉴赏:方言书写中的文化自觉与存在之思
文/一言
一、作者树科的创作语境与方言诗学实验
树科作为当代粤语诗歌创作的代表性诗人,其《身边嘅风景》收录于2025年7月26日出版于粤北韶城沙湖畔的《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这位诗人以"讲啲啲宇宙嘅哲学"等作品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将粤语方言作为诗歌语言的主体?,构建起一个既扎根地域又超越具象的诗歌世界。在普通话诗歌占据主流的当代诗坛,树科的创作堪称对常规诗歌语言的大胆突破,其价值不仅在于语言形式的创新,更在于通过方言激活了被标准化语言遮蔽的文化记忆与思维特质。
从创作背景看,韶关沙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地理坐标,其"至善、唯美"的韶文化精神内核,为诗人的方言写作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诗中"三江!岭南!诗国……"的排比式呼告,正是对这片文化沃土的深情回响。值得注意的是,诗集的出版时间(2025年7月26日)恰逢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举办期间,这种时空巧合暗示着方言诗歌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对话意义——当主流文化在哈尔滨与黑河之间交流时,粤北韶关的方言诗人正以母语书写着另一种文化自觉。
二、粤语诗学的形式特征与审美机制
《身边嘅风景》充分展现了粤语作为诗歌载体的独特优势。?九声六调的声韵系统使诗句"唔知做乜嘢鬼/唔知喺鬼迷心窍咗"产生特殊的音乐性,双声叠韵的"鬼迷心窍"与"撞邪"形成音义互文的修辞效果。这种声韵特质在普通话四声系统中难以复现,正如语言学家施仲谋所言:"粤语朗诵古诗词会比较押韵"。诗中"细细个,噈信:/秀才唔出门/嘟知天下事……"的跨行处理,通过粤语特有的"噈"(就)、"嘟"(都)等虚词,既保持了口语的流畅感,又构建起古今对话的文本层次。
从词汇层面看,诗人对古汉语词汇的创造性运用尤为精妙。"企"(站立)、"行路"(走路)、"几多"(多少)等粤语常用词,在普通话诗歌中已属陌生化表达,却在此成为勾连古今的文化密码。如"卒之次次同己己"中"卒之"(最终)的用法,既保留了《诗经》"终风且暴"的古典韵味,又赋予现代生活经验以历史纵深感。这种语言策略使诗歌在"嘻嘻,牛皮唔喺吹嘅"的戏谑与"问问天下靓又好"的庄严之间,形成独特的张力结构。
三、典故重构与存在主义思考
诗中"秀才唔出门,嘟知天下事"的典故引用,构成理解全诗哲学维度的关键钥匙。该表述最早可追溯至《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经毛泽东《实践论》的现代阐释后,已演变为关于认知方式的重要命题。树科的创新在于将这一古典智慧置于当代语境:当"细细个"的孩童相信"秀才唔出门"的古老格言时,成长经历却让他"不知几钟意去玩/去见识,去旅行",最终发现"心度谂到嘅/有模有样,一模一样"——这种认知悖论恰是对"知"与"行"关系的存在主义思考。
诗人通过"撞邪"这一粤语特有的超自然表述,将认知困境具象化为文化遭遇的荒诞体验。当传统认知方式("秀才唔出门")与现代经验("去见识,去旅行")产生冲突时,"鬼迷心窍"的状态恰恰揭示了主体在文化转型期的精神困境。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困境的解决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如"心度谂到嘅/有模有样,一模一样"所示,在想象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起辩证统一。
四、地理意象的文化拓扑学
诗中"三江!岭南!诗国……"的地理意象群,构成理解岭南文化空间结构的密钥。"三江"指代北江、浈江、武江在韶关的汇流,是岭南水系的神经中枢;"岭南"作为五岭之南的广袤区域,承载着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交融;"诗国"则暗指韶关作为"韶乐"发源地的文化基因。这三个由近及远的空间意象,实际上构建了一个从具体地理到抽象文化的意义递进序列。
这种空间书写与沙湖的生态文化背景形成互文。作为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重要地标,沙湖的"绿洲"属性恰似文化杂交的隐喻——当诗人说"问问天下靓又好"时,既是在评价自然景观,也是在审视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诗中"去玩/去见识,去旅行"的重复句式,暗示着文化认知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来完成,这与当代人类学"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理论不谋而合。
五、方言写作的文化政治学
《身边嘅风景》的深层价值在于其?方言书写的文化政治意涵?。在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的背景下,粤语诗歌创作本身即构成对文化单一性的抵抗。诗中"牛皮唔喺吹嘅"的粤语表达,通过方言特有的否定词"唔喺"(不是)和语气词"嘅",构建起区别于标准语的情感真实。这种语言选择不仅关乎艺术形式,更是对"语言多样性即文化多样性"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念的文学实践。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粤语诗在非粤语读者中必然产生"陌生化"效果,但这种障碍恰恰是其美学价值所在。正如《粤韵唐诗》编者所言:"粤语在传承文化中具有重要性",树科的作品通过制造适度的阅读挑战,迫使读者放慢速度,重新思考语言与认知、文化身份的关系。诗中"心度谂到嘅"(心里想到的)与"有模有样"的并置,暗示着文化认同既需要内在思考,也需要外在表现,二者缺一不可。
六、结语:在方言与普遍性之间
《身边嘅风景》作为当代粤语诗歌的典范之作,其价值远超出地域文学的范畴。树科通过"秀才唔出门"的典故解构与重构,揭示了知识获取方式的时代变迁;借助"三江-岭南-诗国"的空间叙事,完成了从地方性经验到普遍性思考的升华;而纯熟的粤语运用,则使诗歌成为活态传承方言文化的有效载体。在2025年这个文化全球化与在地化激烈碰撞的年份,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深度,为多元文化共存提供了诗意的解决方案。
喜欢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