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姐!秋姐!救命啊!”
李狗蛋的尖嗓子从院子西头传来,惊得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都晃了晃。叶知秋正蹲在热炕头教暖宝剪窗花,闻言抬头,就瞧见那小子举着张皱巴巴的红纸,鼻尖上还沾着浆糊,活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
“咋的了?大惊小怪的。”叶知秋把剪刀往炕沿一搁,拍了拍手上的浆糊,“剪坏了?再拿张纸呗,咱村儿张婶儿送的纸还多着呢。”
“不是剪坏了!”李狗蛋哭丧着脸扑过来,把那张“四不像”的窗花怼到叶知秋眼前——红纸上勉强能看出个兔子轮廓,耳朵却一只长一只短,眼睛是俩歪歪扭扭的黑点,“我想剪个‘年年有余’,结果成了‘王八撵兔’!导演说要剪得‘有年味儿’,我这……这能看吗?”
“能看能看。”叶知秋憋着笑,伸手把他的刘海儿往后一捋,“这叫抽象艺术,现在城里人都好这口。再说了,”她指了指窗户上已经贴好的窗花——有活灵活现的胖娃娃抱鲤鱼,有绽放的牡丹,还有陆野刚才笨手笨脚剪的“东北虎”,虎头虎脑的倒也有趣,“咱们这叫‘东北大秧歌式’窗花,多有特色?”
“得,就您老说得对。”李狗蛋蔫头耷脑地坐回小马扎,旁边王铁柱正捧着个酸菜缸直叹气。缸里泡着的酸菜蔫头巴脑的,菜帮子上还挂着几根草屑——这位“美食达人”刚才非要显摆自己会腌酸菜,结果把盐当糖放,现在整缸菜都咸得能齁死个人。
“秋姐!”陆野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拎着俩冻得硬邦邦的土豆,“奶奶说今儿个吃酸菜白肉血肠,我给你带了俩烤土豆,热乎的!”他把土豆往叶知秋怀里一塞,土豆还带着灶膛的余温,“那俩‘老登’又在厨房霍霍呢,我得盯着点,省得他们把锅烧了。”
“拉倒吧你。”叶知秋捏了捏土豆,嘴角往上翘,“你那俩兄弟,一个剪纸能把兔子剪成耗子,一个腌酸菜能齁死大鹅,不盯着指不定能整出啥幺蛾子呢。”
“哎呦喂!秋姐!你咋还编排起我来了?”王铁柱揉着被烟熏红的鼻子从厨房窜出来,“我那是在搞‘创新酸菜’!加了枸杞和红枣,养生!”
“养生?”李狗蛋扒着缸沿探头,“王哥,你这缸里飘着的不是枸杞,是我刚才掉进去的瓜子壳!”
众人哄笑一团。
这是《心跳加速度》最新一期的录制现场——“东北民俗体验日”。导演组突发奇想,要嘉宾们分组体验东北传统年俗:剪窗花、扭秧歌、做酸菜、贴福字,最后还要组队表演一段“东北大秧歌贺岁”。
“咱东北的年味儿,那必须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导演举着大喇叭喊,“每组任务完成得好,就能解锁‘神秘年货大礼包’!里面有我老舅家自酿的蓝莓酒,还有长白山的野山参!”
“野山参?”王铁柱眼睛一亮,“导演,那礼包给我!我给我爷爷带回去!”
“想得美。”李狗蛋撇撇嘴,“我听说那礼包里还有我偶像宋小宝的签名照呢!”
“行了行了,都别贫了。”陆野拎着根擀面杖往院子中间一站,虎背熊腰的架势活像个“护院管家”,“任务规则我简单说一下:每组五个人,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所有项目。最后由村民代表和导演组打分,总分最高的组,除了礼包,还能获得‘东北年俗文化推广大使’称号!”
“推广大使?”暖宝举着小拳头喊,“我要当大使!我要教小朋友们剪窗花!”
“小宝儿说得对!”陆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蒸好的枣花馍,“咱们东北的年俗,就得靠你们这些小娃娃传承下去。”
众人分好组:陆野、叶知秋、暖宝、陆奶奶一组;王铁柱、李狗蛋、村东头的刘婶儿(负责教扭秧歌)、村西头的老钱头(教做酸菜)一组;剩下的俩年轻嘉宾一组。
“秋姐,咱组肯定赢!”陆野拍着胸脯,“我负责贴福字,保证贴得比去年还正;小宝儿剪窗花,肯定比李狗蛋强;奶奶教扭秧歌,那是祖传的手艺;至于酸菜……”他瞥了眼李狗蛋那组的方向,挑了挑眉,“咱组没酸菜任务,省心!”
“拉倒吧你。”叶知秋戳了戳他的胳膊,“贴福字你能贴正?去年你贴的‘福’字都倒成‘福倒了’,奶奶说那是‘福到了’,我看你是纯属手残!”
“那……那今年我肯定正!”陆野不服气,“我昨晚特意练了半小时!”
事实证明,“半小时”的练习成果相当有限。
陆野捏着“福”字往大门上贴,手抖得跟筛糠似的,浆糊刷得满手都是,福字倒贴、斜贴、歪贴,最后干脆把“福”字的“田”字部分贴到了门框上,活像个抽象画。
“陆野!你这是贴‘福’还是贴‘田’啊?”叶知秋扶着门框笑出了眼泪。
“这……这是‘福在田里’!”陆野强词夺理,“咱东北人实在,福就得接地气!”
“行,你有理。”叶知秋递给他一块抹布,“赶紧擦手,别把浆糊糊到小宝儿衣服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