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远方的回响(探索队线)
视线转回大河下游。
獠和如石带领的十二人探索队,离开汉部落已有六七日。他们乘坐着捆扎简陋的木筏,顺着变得湍急而浑浊的河水,小心翼翼地漂流着。两岸的景象触目惊心,与他们出发时部落周边的灾情如出一辙,甚至更加严重。
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将郁郁葱葱的山林撕开一道道黄褐色的丑陋伤疤,巨大的树木如同火柴杆般被折断、冲入河道,迫使他们的木筏不得不频繁绕行。河岸两侧,随处可见新裂开的地缝,有的深不见底,冒着丝丝缕缕的白汽,散发出硫磺般的刺鼻气味。曾经可能存在的浅滩或小支流,已被彻底改变或掩埋。
“这‘喀喇’…真他娘的厉害…”一个战士看着两岸如同被巨兽蹂躏过的景象,忍不住低声咒骂,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他们仿佛航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被彻底摧毁的世界。
獠紧绷着脸,紧握着手里的铁斧,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和两岸。他是勇猛,但不是无脑。眼前的景象让他深刻理解了阳歌派他们出来的必要性——如果家乡也是这般模样,甚至更糟,那么寻找新的生机之地,或许真是唯一的出路。
如石则像一尊沉默的石雕,蹲在木筏前端。他的鼻子微微抽动,眼睛如同最敏锐的猎鹰,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的气味或动静。他负责记录航道,规避水下危险,并搜寻任何可能有价值的迹象。
一路上,他们几乎没看到任何大型动物的踪迹,只有一些惊惶失措的小兽和飞鸟。偶尔能看到被泥石流彻底掩埋的小型部落遗迹,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只有死寂。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希望,如同两岸的天气,日益阴沉。
直到第八天下午。
一直在前方观察的如石突然抬起手,做出了一个“警惕”的手势。所有战士瞬间握紧了武器,木筏的速度慢了下来。
“有烟。”如石极低声地说,指向下游河流拐弯处的天际。
极目远眺,果然看到几缕淡淡的、不同于地缝蒸气的炊烟,袅袅升起。
有人!
所有人的精神猛地一振,但随即又被更大的警惕所取代。在这片被天灾毁灭的土地上,遇到陌生人,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靠岸,隐蔽。”獠果断下令。他们将木筏拖上一处被洪水冲得乱七八糟的灌木丛后隐藏起来。
獠、如石和另一名最机灵的战士“山猫”,三人组成一个精干的侦察小组,悄无声息地沿着河岸向下游摸去。
越靠近拐弯处,人类活动的痕迹就越明显:被清理出的道路(虽然简陋),折断的树枝,甚至还有几个新鲜的、不属于野兽的脚印。
他们爬上一处高坡,借助茂密的灌木向下望去。
眼前的景象让三人瞳孔微微一缩。
就在河湾对岸,一片地势相对较高、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小的台地上,赫然存在着一个营地!规模不大,约莫三四十人的样子,临时搭建的窝棚看起来比汉部落的还要简陋杂乱,人们面带愁容和疲惫,似乎在清理着什么,更像是一群逃难至此的幸存者。
然而,吸引獠和如石目光的,并非这些难民本身,而是站在营地边缘,正在与难民中几个头领模样的人交谈的另一小队人马。
那支小队约莫十人,装束统一,穿着某种经过鞣制、染成暗青色的皮甲,款式精干,防护面积远超汉部落或泽部落的简陋皮甲。他们手中的武器,是清一色的长矛,矛尖在昏暗的天光下闪烁着一种沉黯均匀的金属光泽——青铜!而且是工艺相当不错的青铜矛头!
为首的一人,身材并不特别高大,但站姿挺拔,腰间佩着一把短剑,同样青铜质地,剑柄上似乎镶嵌着什么。他正对难民说着什么,表情平静,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上位者的审视感。他的队员们分散四周警戒,动作默契,眼神锐利,显露出良好的训练素养。
这支小队,与周围破败的环境和惶恐的难民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他们整洁、肃杀、装备精良,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不是泽部落的人…”獠压低声音,眉头紧锁。泽部落的装备以骨、石和少量粗糙青铜为主,皮甲也多是原色,没有这种统一的制式和染色工艺。
如石的鼻子又轻轻抽动了一下,低声道:“他们身上…有不一样的味道。像…某种特殊的泥土和金属混合的气味。”这是一种他从未接触过的文明的气息。
就在这时,那名佩短剑的首领似乎结束了谈话,对难民头领点了点头,做了几个手势。他的一名队员从背囊里取出一个小袋子,递给了难民头领,似乎是某种交换或施舍。
完成这些后,那支小队似乎准备离开。他们转身,走向河岸边停靠着几条造型流畅、比汉部落木筏先进得多的独木舟。那种独木舟明显经过精心制造和抛光,舟首还雕刻着某种抽象的猛禽图案。
机会稍纵即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