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些留言,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赛马娘史上,从不缺乏逆境重生的传奇——小栗帽曾因状态低迷,屡战屡败,却在有马纪念赛中凭借惊人的耐力逆转夺冠,成为永恒的经典;东海帝王更是在腿部骨折后,历经漫长康复,最终在有马纪念的赛道上王者归来,续写传奇。
而如今,同样经历过骨折重伤、状态起伏的蚀日烛龙,被粉丝们寄予了同样的期待,他们渴望看到又一个“奇迹复活”的故事,渴望再次见证黑色闪电划破赛道的瞬间。
“在看什么?”蚀日烛龙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看到我盯着电脑屏幕,好奇地凑了过来。当她看到人气榜单上自己的名字和第二名的票数时,眼睛微微睁大,露出了些许惊讶的神色。
“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支持我。”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那些为她加油的留言,眼眶渐渐泛红。那些曾经的质疑和嘲讽还历历在目,可如今,这些温暖的期待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她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我轻轻揽住她的肩膀,递过热牛奶:“因为大家都记得,你是那个在皋月赏、日本达比、菊花赏赛道上所向披靡的无败三冠王,是那个落铁后依然硬撑着跑完最后600米的倔强马娘,也是那个即使身处低谷,也从未放弃热爱的蚀日烛龙。”
她靠在我的肩头,小口喝着热牛奶,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温暖了身体,也融化了心中最后一丝不安。“训练员,”她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我不能让大家失望,更不能让自己失望。有马纪念,我一定要跑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从那天起,训练计划再次进行了调整。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础恢复,而是在保证身体安全的前提下,加入了针对性的冲刺训练和战术演练。考虑到有马纪念的赛道长度是2500米,对耐力和冲刺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我特意为她制定了“前半程稳扎稳打,中后程逐步提速,最后600米全力冲刺”的战术,既避开了她右腿爆发力稍弱的短板,又能充分发挥她后程冲刺的优势。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训练场上,蚀日烛龙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赛道上。她不再追求极致的速度,而是专注于每一步的节奏,感受呼吸与步伐的配合,在慢跑中积累耐力。下午的冲刺训练中,她会根据我的指令,在不同的路段调整速度,一次次磨合战术细节,即使偶尔右脚传来轻微的刺痛,她也只是咬咬牙,稍作休息便再次投入训练。
训练团队的大家也都为她加油鼓劲。青云天空每天都会提前准备好营养均衡的便当,里面总是少不了她最爱的胡萝卜和鸡蛋;特别周和黄金旅程会在她训练结束后,拉着她一起做放松运动,还会分享自己比赛时的经验;其他几位新人马娘也会在旁边为她呐喊助威,训练场上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小蚀加油”。
随着有马纪念的临近,赛事的热度越来越高。媒体们开始频繁报道蚀日烛龙的训练情况,“黑色闪电能否复刻传奇”“无败三冠王的逆袭之路”等标题占据了体育版的头条。甚至有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专题节目,回顾她的职业生涯,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到无败三冠王,再到伤病后的低谷与复苏,每一个片段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我和蚀日烛龙却刻意减少了对外界的关注,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我们反复研究草上飞的比赛录像,分析她的跑法特点和冲刺习惯——草上飞擅长全程保持稳定节奏,后半程凭借超强的耐力逐步提速,冲刺时的爆发力虽不及巅峰时期的蚀日烛龙,却胜在持久且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调整了战术细节,决定让蚀日烛龙在前半程紧跟草上飞的节奏,不急于领跑,在最后800米再寻找机会完成超越。
期间,草上飞也曾来过几次训练中心,偶尔会站在远处,看着蚀日烛龙训练。两人没有过多交流,但每次目光交汇时,都能感受到彼此眼中的战意。这种无声的较量,让训练的氛围愈发紧张,却也让蚀日烛龙的状态越来越好。
距离有马纪念还有一周时,我们进行了最后一次高强度模拟训练。赛道按照有马纪念的标准布置,甚至邀请了其他训练团队的马娘作为陪练,模拟真实比赛的竞争环境。发令枪响后,蚀日烛龙按照既定战术,稳稳跟在中前梯队,与扮演“草上飞”的陪练马娘保持着两个马身的距离。
前半程的节奏把控得恰到好处,她的呼吸平稳,跑姿舒展,完全看不出曾经受伤的痕迹。进入最后1000米,她开始逐步提速,腿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黑色的身影在赛道上逐渐逼近前方。当进入最后600米冲刺段时,我在场边大喊:“就是现在!全力冲刺!”
蚀日烛龙仿佛听到了冲锋的号角,瞬间爆发出积攒已久的力量,黑色的马尾在空中凌厉地飞舞,脚步蹬地的力度均匀而有力,没有丝毫犹豫。她像一道黑色的闪电,迅速超越了前方的陪练马娘,朝着终点线疾驰而去。冲线的瞬间,计时器显示的成绩虽然不及她的巅峰时期,却已经无限接近最佳状态,更重要的是,她的右腿在高强度冲刺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