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有个叫吴大的书生,家境贫寒却心高气傲,平日里最厌恶那些装神弄鬼的勾当。这年秋试落第,他心中郁闷,便沿着沅水一路游历散心。
这日行至桃源县境内,天色渐晚,远远望见山坳里有几缕炊烟,便加紧脚步想去寻个住处。谁知转过山弯,眼前竟出现了一座气派非凡的大宅院,朱门高墙,檐角飞翘,完全不似这穷乡僻壤该有的建筑。
吴大正诧异间,只见宅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个身穿锦袍的中年人,面皮白净,三缕长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这位公子可是要借宿?”那人拱手笑道,“在下胡三,在此地清修。见公子似有倦色,若不嫌弃寒舍简陋,不妨歇息一晚。”
吴大本就无处可去,见主人热情,连忙还礼道:“承蒙先生厚爱,小生感激不尽。”
进了宅院,吴大更是惊讶。院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雕梁画栋极尽奢华,十几个丫鬟仆人穿梭其间,却都悄无声息,低眉顺目。
胡三设宴款待,山珍海味摆满一桌。酒过三巡,胡三笑道:“我看公子眉宇间有郁结之气,可是功名不顺?”
吴大叹气道:“不瞒先生,今科又名落孙山,实在无颜回乡。”
胡三捋须微笑:“功名自有天定,强求不得。不过若是公子愿意,胡某倒可略尽绵力。”
吴大只当是寻常安慰话,并未放在心上。翌日清晨辞别时,胡三送他一锭银子做盘缠,吴大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说来也怪,吴大回家后竟时来运转。先是族中长辈让他去家塾教书,报酬丰厚;接着又有人请他代笔写状纸,得了不少谢银;甚至连多年前借出的旧债,债务人也主动上门连本带利还清。
不到半年,吴大竟攒够了娶亲的钱,与邻村一位姓林的姑娘成了亲。林氏容貌秀丽,性情温婉,夫妻二人恩爱非常。
吴大想起胡三当日所言,心中暗自称奇。这年清明,他备了厚礼,特意再去桃源县拜访。谁知寻遍山坳,却不见那座大宅院,只有几间破败茅屋,住着个瞎眼老妪。
吴大询问胡三先生住处,老妪摇头道:“这里没什么胡三先生,倒是有个胡三太爷的神祠,就在前面山脚下。”
吴大依言寻去,果见一座新建的小庙,香火旺盛,里面供着一尊神像,白面长须,俨然就是胡三!
正在惊疑时,庙中走出一位庙祝,笑道:“吴公子可是来还愿的?胡三太爷显灵,保佑公子时来运转,公子合该孝敬太爷才是。”
吴大心中疑惑,但想到半年来的好运,还是进香磕头,捐了一笔香火钱。
回家后,吴大将奇事说与妻子听。林氏蹙眉道:“夫君,我听老人说,那胡三太爷似是五通神一流,专会以小利诱人,最终要人加倍偿还。咱们还是小心为上。”
吴大不以为然:“即便是五通神,既然受我香火,自然该保佑信众,有何可怕?”
谁知不久后,怪事就发生了。
先是家中经常无端响起脚步声,碗筷时常莫名移动位置。继而吴大夜夜做梦,总梦见胡三笑眯眯地伸手向他讨要什么。最可怕的是,林氏日渐消瘦,面色苍白,常常精神恍惚。
吴大请来郎中,郎中诊脉后摇头道:“尊夫人脉象奇特,似有阴物缠身,非药石能医。”
这日吴大上街,遇着一个游方道士。道士见他印堂发黑,拦住他道:“施主家中可有邪祟作怪?”
吴大正心烦,便将胡三太爷之事说了。道士掐指一算,惊道:“不好!那胡三乃是五通邪神,专吸人精气。它先予你小利,如今要取你妻子性命作偿!若不早除,必有大祸!”
吴大这才慌了:“求道长救命!”
道士叹道:“这邪神颇有道行,贫法力有未逮。不过听说辰州有位姓张的法师,专破五通邪术,你可速去求他。”
吴大不敢耽搁,当即奔赴辰州。几经打听,终于在一处山村找到了张法师。只见他四十多岁模样,黑瘦精悍,双目如电。
听吴大说明来意后,张法师冷笑道:“又是那狐媚作怪!它本是山中老狐,假冒五通神骗食香火,最近越发猖狂了。我早有除此害之意,既然找上门来,便随你走一遭。”
二人回到吴家,林氏已气息奄奄。张法师查看四周后,从布袋中取出符纸朱砂,画下三道灵符,一道贴在门上,一道贴在床头,最后一道焚化入水让林氏服下。
不一会儿,林氏吐出几口黑水,悠悠醒转。
张法师对吴大道:“邪狐今晚必来报复,你且躲在屋后,无论听到什么动静都不可出来。我自有应对之法。”
当夜子时,阴风大作,吹得门窗砰砰作响。只听胡三的声音在院中厉喝:“何方小道,敢破我法事!”
张法师推门而出,朗声道:“孽畜!不在山中修行,反倒假冒神灵害人,今日叫你难逃天谴!”
胡三现身院中,面目狰狞:“我受一方香火,便是真神!你这野道多管闲事,看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