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决定暂时就厚着脸皮在占家住了下来。
占阮原本姓阮,嫁来占家后随了夫姓,之后丈夫病故,她一个人就带着三个孩子,占家一家四人其实都属于占氏的家仆。
占氏?
永宁不敢多问,只默默记了下来 似乎是一个大氏族。
而自从她治好了占丙的感冒发烧,占家一家上下对她好得过分,尤其是占丙,明明是和她差不多大的小姑娘,硬是把她当成神一样供奉着,她去哪儿就跟到哪儿,什么也不让她做。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天,她实在有些熬不住,提出想出门看看。
占丙跟着她出了门。
……
这是永宁来到商朝后的第一次正式出门上街。
两人一出门没多久,就来到一条干净的土路上,路面修得还算平整,不远处有几户人家,路边栽有几棵绿树,街上行人很少,只有几个穿着没有纹饰的衣服,随意扎着发髻,头上裹着布条的行人。
她看着路两旁低矮的房屋,发现屋顶上面铺的都是些细草,和古装剧中的雕梁画栋完全不同,不由得唏嘘,这里是殷都,是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并不能和后世的汉唐盛世相媲美。
走着走着,接着去到一条人声喧闹的大街上,路也变得宽了起来,沿街也多了一些商铺,还有一些摆摊的小贩,侧目望去,满眼的招牌和旗条,大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这才有了点国都——大邑商的繁华,只不过,她瞟眼望去,那些店铺木牌上的字……
糟糕,她几乎都不认识!
走近一家铺子,盯着门口木牌上的字看了半天,勉勉强强认出那是个“酒”字,还是因为它一边像是水一样的,有几个点,另一边和“酉”字差不多,才认出来的。
她这才想起,商朝好像使用的都是甲骨文。
得,时间倒退三千年,她成文盲了。
……
又路过一家店铺时,发现在从里面忙进忙出的是占乙,店外木牌上写的还是永宁不认识的字。
“这是占氏东城的粮铺,兄乙在里面做活。”
占丙在一旁解释道。
“占氏?”
永宁这下掩不住好奇,问了出来。
占丙没觉得奇怪,而是耐心解释:“占氏是从武丁时期就传承至今的贞人氏族,是目前殷都里的贞人大族。”
永宁又听到了她不懂的词:“何谓贞人?”
占丙难得脸上露出惊讶意外的神情,但她也没多问,继续说着:“贞人,就是王宫里掌管占卜祭祀的史官,他们是鬼神和先祖在人间的分身,主要以向神和先祖先倾诉欲占卜之事。占氏一族祖上原本是商以东北的占方一国,后来被王剿灭,武丁时期迁进殷都,占氏的祖先就是有通神本领的巫觋。”
这都什么跟什么?占卜?
永宁越听越懵,脑中突然浮现出她才来时的那场人祭,似乎那个祭台上说话的就是大卜什么的。
心中的阴影难以挥之忘却,不她禁就皱起眉来。
“如今的王是?”
占丙急忙四下张望后,才悄声回道:“恩人切记,这是在殷都,王的名讳不宜提及,不过,吾听大兄说过,王姓子,名羡。”
子羡?
商德王帝乙?那不是大名鼎鼎商纣王的爹吗!
永宁有些严肃起来,原来商朝末期啊,看样子情况不太乐观啊,她要好好筹划一下未来出路了。
“你大兄?”
占丙回道:“大兄勇武,在占氏瞽宗,跟随在公玉左右。”
永宁想起见过的占甲,确实看上去要比瘦削的占乙强壮高大一些,不过这瞽宗又是什么地方?公玉又是谁?
她不好再多问,再问估计占丙就把她当成什么鬼怪了。
她没问,倒是占丙很机灵,察言观色后,带着她在又穿过两条街后,指着近处的高大建筑介绍道:“这里就是占氏瞽宗”。
永宁抬头,看着明显和周围建筑不同的宅院,这才明白,原来所谓的瞽宗就是宗族族专门给宗族子弟学习的学校啊!
占氏的瞽宗大门修得很是气派,不再是简单的土墙稻草,而是用了一些砖石瓦当,连房顶都是重檐叠筑而成,门楹上还雕刻着神鸟纹饰,门上的牌匾上刻着四个她不认识的大字。
她有些感叹占氏一族的庞势,不仅街上商铺众多,连一个宗族学校都修得这么豪华。
正在这时,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快来看呀!是占丙那个病秧子!”
她一愣,顺着声音看去,发现是两个和她差不多大十来岁的孩子,正站在瞽宗门口,伸出头来,对着她一旁的占丙指指点点。
话音未落,接着,就有七八个孩子跟着跑了出来看热闹。
他们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最小的看上去也不过五六岁的样子。
一群孩子就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不是说她病入膏肓了吗?”
“听说妇阮都准备后事了!”
“上次落选了还有脸面再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