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老农忧心忡忡地前来问卜,得卦“水火既济”,但第六爻为动爻阴变阳,濡其首,厉,看似大凶,老农顿时面如土色。
永宁没有惊慌,仔细询问后得知,老农计划开辟一片离水源较远的坡地种粟。
她解释道:“老伯,既济卦本意为‘事已成’,但上爻爻辞警示‘濡其首’,并非指洪水淹头,而是提醒您,事情虽看似可行,但若考虑不周,过于冒进,如同过河不小心淹了头,便会遇到危险。此卦非言天命不佑,而是提醒您德行与谋划尚有欠缺。”
她进一步指引:“‘德’在于‘慎’与‘智’。您开垦坡地,其志可嘉自强之德,但需考量水源。为何不效法‘益’卦所言的‘损上益下’之道?与邻里合作,共同修建一条小小的水渠,将水引致坡下,虽前期耗费些力气损上,却能惠及大家,永保灌溉益下。此乃修德亦修渠,岂非两全?如此行事,便是顺应了卦象的提醒,将‘厉’转化为‘安’。”
老农听后,豁然开朗,不再恐惧于“凶兆”,而是兴冲冲地去找邻里商量修渠之事了。
永宁此举,不仅化解了他的焦虑,更引导他采取了合作共赢的实际行动,真正改变了事件的“趋势”。
没多久,一中年妇人因家中屡有口角,婆媳不和,前来问卜,得卦“天火同人”,九四爻动,乘其墉,弗克攻,为吉。
妇人不解,明明家中已在“攻打”,何来吉?
永宁微笑道:“阿姐,同人卦主旨便是‘与人同心’。‘登上城墙,却不进攻,吉祥’。这正是在提醒您,在家中,您已据理占据城墙,但若一味强攻争吵,反而不美。吉祥的关键在于‘弗克攻’——停止攻伐。”
“此卦要求您的‘德’在于‘和’与‘礼’。您可尝试放下争执之心弗克攻,主动示好。比如,为您婆婆缝制一件冬衣效法同人卦的‘文明以健’,或在她劳累时主动分担家务践行‘同人于野’的宽广胸怀。您以礼相待,以和为贵,便是修了‘同人’之德,家中戾气自然消散,何须占卜问吉凶?吉自在您手中。”
妇人将信将疑地回去,依言尝试。
数日后,竟特意来谢,言关系缓和不少,盛赞永宁这个殷商来的贞人不仅占卜灵验,更能指点迷津,教授处世之道。
通过这些具体的占卜实践和易器推广,永宁“以德改运”的名声渐渐传开。
人们发现,这位殷商贞人的解卦,不故弄玄虚,不让人恐惧,总是给人以希望和方向,要求人从自身做起,修德行事。
这种新颖而积极的方式,如同在周原沉闷的巫卜氛围中注入了一股清泉,吸引了许多寻求真正改变的人。
永宁和占瑾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一切,深知树大招风。她们的努力如同暗流,在周原的土地下悄然涌动,滋养着一种新的思想萌芽。
而她也在这过程中,不断验证、完善着她的理论,并与姬昌的编撰工作相互印证启发。
她感觉到,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由这些小小的易器、一次次充满德性指引的占卜开始,逐步推开历史的门扉。
而这一切,都源于她看懂了周人,也看懂了姬昌那颗在沉重天命观下,渴望找到“人事”力量的、疲惫却又不甘的心。
这一日,天光晴好。
她正在偏殿一角静静整理新近刻录的竹简,上面是她与姬昌近日探讨的一些关于“德”与卦象结合的心得。
殿内弥漫着松墨与竹子的清香,宁静而祥和。
忽然,殿外传来一阵沉稳却比平日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永宁抬头,竟见西伯侯姬昌独自一人,未带任何随从,快步走了进来。
他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凝重,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这与往日那位深潭般莫测的贤侯形象颇有不同。
“贞人。”
姬昌开口,声音依旧平和,却透着一股决断后的沉郁:“吾有一事,欲请贞人起卦一占。”
永宁心中微惊。姬昌本人就是易道大家,造诣远在她之上,何事竟需要她来起卦?而且看他神色,此事绝非寻常。
她立刻敛衽肃容:“侯爷请讲,臣必竭尽所能。”
姬昌沉吟片刻,目光投向窗外远方的山峦,缓缓道:“吾不日将率军离周原,往东北方向而行。此行……关乎部族存续,然前途未卜,吉凶难料。吾心甚忧,故欲请贞人以筮草起一卦,不问虚妄天命,只问此行之势,可有需警醒规避之处?吾当以何等‘德行’应对,方能最大限度护佑周人,减少伤亡折损?”
东北方向?
永宁心念电转,结合她模糊的历史知识,一个名字跃入脑海,耆方?
这是位于商西侧的一个方国,是商屏藩之一。
历史上,西伯侯一个重要征伐目标就是黎国,还有“西伯戡黎”之说。
难道就是这一次?
她感受到姬昌话语中的重量。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或小规模冲突,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扩张,应该是对商朝权威的挑战,风险极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