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了西伯侯的授权,永宁如同握住了尚方宝剑,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行她的计划。
时间只有三天,每一刻都至关重要。
她首先需要确认陆亚的状况,并与吕越进行下一步的“对接”。通过一些隐秘的渠道,她很快锁定了吕越在岐山下周人城邑中的藏身之处,一处看似普通的、废弃的陶匠作坊。
她没有亲自前往,而是通过一个绝对可靠的孩子传递了消息。内容很简单,询问陆亚伤势,并通知三日后带陆亚至祭祀大典观礼。
当夜,孩子带回了吕越的口信:“陆公未醒,性命无碍。三日后,必至。”
消息简短,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冷漠,但至少确认了陆亚还活着,并且吕越暂时没有怀疑她的“自己人”身份。
永宁心中稍安,将陆亚的部分暂且压下,集中精力处理眼前最紧迫的事务——遴选祭祀舞童。
这件事,她交给了占瑾去办。
占瑾精明能干,手下又有商队人手,在城中活动方便。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
不过半日,占瑾就一脸为难地回来复命:“永女,此事……恐怕有些麻烦。”
“怎么了?”
永宁正在规划祭祀流程,头也未抬。
“城中百姓……听闻要遴选适龄孩童参加祭祀大典,非但不踊跃,反而……反而家家户户都将孩子藏了起来,甚至有几户人家连夜带着孩子出城投奔亲戚去了。”
占瑾的语气带着无奈。
永宁手中的炭笔一顿,抬起头,蹙眉道:“为何?参加祭祀大典,沐浴天恩,本是荣耀之事。”
占瑾苦笑一声,压低声音:“尔忘了……在殷商,乃至在许多方国,大型祭祀中动用孩童,往往意味着……是作为人牲的替代,或者进行某种……奉献给神灵的仪式。百姓们是怕……怕以为是要选了他们的孩子去……祭神啊!”
永宁瞬间恍然,一股无力感夹杂着愤怒涌上心头。是了,这个时代,人祭虽然并非每次祭祀都有,但确实存在,尤其是在殷商宫廷和某些重大仪式中。用孩童作为祭品或“神仆”实则为变相牺牲的记载亦不鲜见。她来自现代,思维定势里认为让孩子表演是好事,却忘了在这个视鬼神如真实、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她的举动在普通人眼中,是何等的可怕!
是她疏忽了!
低估了时代的隔阂与民众的恐惧。
怎么办?祭祀大典迫在眉睫,没有童舞,她计划中象征“新生”、“纯洁”、“希望”的重要一环就将缺失,整个祭祀的改革效果和为姬己造势的意图都会大打折扣。
强行征召?那与殷商的暴政何异?更是违背了她和姬昌推行“德政”的初衷。
必须想办法消除民众的恐惧,让他们自愿将孩子送来。
她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
她需要利用自己现有的声望,下一个“猛药”。
“阿兄……”
永宁站起身,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尔立刻派人,在城中各处显眼位置,以及市集、井边等人流汇集之处,张贴告示,并让人敲锣打鼓,将消息传遍全城。”
“告示内容是……?”
占瑾问。
永宁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告示曰,贞人大巫永宁,感周原子民淳朴,孩童灵秀,欲借此次祭祀大典之机,公开遴选有缘之童,收为记名弟子。入选者,可随吾修习卜筮、礼乐之道,非为祭品,实为传承。凡城中适龄孩童,无论贵贱,皆可前来一试。”
收徒!
占瑾闻言,眼睛一亮,妙啊!
他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妹妹每次都有新招!
要知道,在这个知识被贵族和巫觋阶层垄断的时代,“收徒”意味着传授安身立命、甚至可能改变阶级的珍贵知识!尤其是由永宁这位名声在外的“天命大巫”公开收徒,其吸引力是何等巨大!
这简直是在向一潭死水中投入一块巨石!
这不仅能彻底打消民众对于孩子成为祭品的恐惧,更是给了所有家庭一个难以抗拒的、鲤鱼跃龙门的希望!
永宁知道,占瑾也即刻明白过来。
“妙!太妙了!”
占瑾忍不住击掌赞叹:“此计,可谓一举数得!吾这就去办!”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周原城邑的每一个角落。
起初,人们还将信将疑,围在告示前议论纷纷。
“收徒?真的假的?”
“不是拿去祭神?”
“那位贞人……听说可是天命大巫,天命大巫的弟子啊……那可是天大的造化!”
当确认消息属实,并且有负责登记的官吏在市集设下案几,开始记录报名孩童的姓名、年龄时,整个城邑瞬间沸腾了!
之前紧闭的家门纷纷打开,父母们拉着、抱着、甚至背着孩子,从四面八方涌向登记点,脸上不再是恐惧和戒备,而是激动、期盼,甚至带着一丝卑微的讨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