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苏清颜工作室的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商务专员张萌正拿着一份合作方案,语气带着几分欣喜:“清颜姐,和‘溪木源’的合作基本敲定了!他们年底要推一款针对学生党的‘平价修护面膜’,主打‘无香精、无防腐剂’,和咱们‘敏感肌安心指南’系列的定位高度契合。品牌方很认可咱们的专业度,不仅给了不错的合作费用,还同意让咱们先试用产品两周,保留‘如实测评’的权利。”
苏清颜接过方案,仔细翻看条款——合作形式是“视频测评+直播带货”,视频将融入“成分解析+不同肤质实测”,直播则侧重“粉丝互动试用”,品牌方承诺不干涉内容创作,只要求标注“合作推广”。这正是她一直坚持的“良性合作”模式,既能保证内容的客观性,又能为粉丝推荐真正适合的产品。“那就按计划推进,”苏清颜点头,“让小林明天就把产品样品拿回来,咱们团队先试用,记录好皮肤状态变化。”
然而,就在双方约定签署合同的前一天,张萌突然接到溪木源品牌方负责人的电话,对方语气含糊:“张专员,实在抱歉,我们内部临时调整了合作计划,这款面膜的推广可能要暂缓……后续有进展,我们再联系你。”张萌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追问原因,对方却只说“是公司战略调整”,不愿多谈。挂了电话,张萌立刻给之前对接的品牌公关发消息,对方却迟迟不回复,朋友圈却更新了一条“和超甜美妆博主合作,期待新品上线”的动态,配图是一张模糊的主播剪影,风格酷似林薇薇。
“肯定是出问题了。”张萌拿着手机冲进苏清颜的办公室,把情况一五一十说明。林宇这时也收到行业内朋友的消息:“溪木源把面膜推广资源给了林薇薇,据说她团队给出的条件很‘诱人’——不仅接受‘纯带货’模式,不要求提前试用,还愿意把合作费用降低20%,只要求品牌方保证‘直播坑位费’和‘销量提成’。”
这个消息让整个团队都陷入沉默。苏清颜团队为了这个合作,前前后后对接了一个月:从最初的品牌调性匹配分析,到协助品牌方完善“学生党用户画像”,再到制定详细的“测评+带货”方案,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这款面膜的“温和修护”属性,本就适合苏清颜粉丝中的“敏感肌学生党”,是一次“双赢”的合作,如今却被半路截胡,还是被定位相似的林薇薇截胡,这让所有人都感到窝火。
“她这不是正常的竞争,是‘恶性抢资源’。”李然忍不住说道,“咱们坚持‘先试用再合作’,是为了对粉丝负责,她却用‘降低费用’‘放弃测评自主权’的方式抢资源,根本不管产品是否真的适合粉丝。之前就有粉丝反馈,她带的货‘看着便宜,用着踩雷’,现在为了抢资源,更是毫无底线。”张萌补充道:“我打听了一下,林薇薇团队现在的策略就是‘低价抢单’,只要是能快速变现的合作,不管品牌口碑、产品质量,都愿意接,而且给品牌方的承诺很‘宽松’——不要求产品检测报告,不限制直播中的宣传话术,甚至可以‘夸大效果’。”
苏清颜没有立刻发怒,而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她知道,在行业里,“资源争夺”本就难免,但用“牺牲内容质量和粉丝信任”为代价,绝非长久之计。“咱们先弄清楚,溪木源为什么会突然变卦。”苏清颜说道。很快,张萌从熟悉的品牌公关那里得知了真相:林薇薇团队在得知溪木源与苏清颜团队接触后,主动找上门,除了降低合作费用,还承诺“保证直播带货GMV达到50万”,并表示“可以配合品牌方的任何宣传需求”,比如在直播中“强调面膜‘适合所有肤质’‘三天修复敏感肌’”等夸大表述。而溪木源的市场部为了“快速冲业绩”,最终选择了林薇薇。
“他们只看到了短期利益,却没考虑到长期口碑。”苏清颜无奈地摇摇头,“这款面膜我们已经试用了三天,虽然温和,但修护效果没那么夸张,更适合‘轻度敏感肌’,油皮用了还会有点黏腻。如果林薇薇在直播中说‘适合所有肤质’‘三天修复’,肯定会有粉丝踩雷,最后受损的不仅是粉丝,还有品牌本身。”
果然,两周后,林薇薇的直播带货如期进行。她穿着甜美的粉色连衣裙,对着镜头夸张地说:“宝宝们,这款面膜真的是‘敏感肌救星’!不管你是干敏肌、油敏肌,还是激素脸,敷三天就能看到皮肤变好,而且只要69元一盒,比苏清颜推荐的那款修护面膜便宜一半,性价比直接拉满!”直播中,她没有展示面膜的成分表,也没有提“肤质适配性”,只是反复强调“便宜”“好用”“明星同款”,还现场敷了一片,对着镜头说:“你们看,敷完皮肤是不是又白又嫩,一点都不黏腻!”
然而,直播结束后不久,差评就开始涌现。有油皮粉丝在评论区留言:“敷完不到一小时就满脸油光,黏得没法睡觉,根本不像她说的‘不黏腻’”;有重度敏感肌粉丝反馈:“敷了一次就泛红刺痛,说‘适合所有敏感肌’纯属骗人”;还有学生党吐槽:“69元一盒只有5片,算下来单片价格比清颜姐推荐的还贵,根本不是‘性价比拉满’”。这些差评很快被顶上热搜,#林薇薇带货翻车# #溪木源面膜测评# 等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溪木源的品牌口碑一落千丈,不仅后续销量暴跌,还收到了不少粉丝的退货申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