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林薇薇的美妆直播间准时开播。镜头前,她穿着甜美的粉色连衣裙,桌上摆满了各类护肤品,却没像往常一样直接推荐产品,而是先对着镜头叹了口气:“最近好多粉丝问我,怎么选护肤品才不会踩雷,说实话,现在美妆圈水太深了,有些博主推荐的产品,看着说得天花乱坠,实际用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话音刚落,弹幕里立刻有人追问:“薇薇姐是踩过坑吗?快给我们避避坑!”林薇薇装作“无奈”的样子,拿起一瓶洁面乳——正是苏清颜上个月在“成分科普”视频里重点推荐过的氨基酸洁面,她对着镜头晃了晃:“就像这款洁面,之前好多博主都在推,说什么‘敏感肌天菜’‘温和不紧绷’,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结果用了没几天,脸颊就开始泛红,后来才发现,它里面虽然加了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但还藏着‘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这种成分对干敏肌其实很刺激,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熟悉这款产品的粉丝都知道,苏清颜在测评时曾明确标注“适合油敏肌和混合肌,干敏肌建议搭配保湿精华使用”,还特意展示过成分表,指出“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含量低于0.5%,在安全范围内”。但林薇薇绝口不提这些细节,反而加重语气:“可能有些博主没注意看吧,毕竟收了推广费,总不能说产品不好,对吧?咱们普通消费者可就得自己多留心,别光听博主说,得自己学会看成分表,不然很容易被‘种草’坑了。”
弹幕瞬间炸开了锅,有人疑惑:“我用着挺好的啊,难道是我肤质特殊?”也有人被带了节奏:“难怪之前看某博主夸得那么使劲,原来是收了钱”“以后再也不敢随便信博主推荐了”。林薇薇看着弹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却装作“贴心”的样子补充:“当然啦,我不是说所有博主都这样,只是提醒大家要理性消费,毕竟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这已经不是林薇薇第一次在直播中“暗戳戳”针对苏清颜了。自从上次造谣失败后,她改变了策略,不再直接爆料“黑料”,而是借着“给粉丝避坑”的名义,频繁提起苏清颜测评过的产品,用“放大缺点”“编造问题”“暗示收钱”的方式,一点点动摇观众对苏清颜的信任。
没过多久,她又拿起一款苏清颜推荐过的修护精华,对着镜头皱眉:“这款精华,之前有博主说‘用一周就能修复红血丝’,我特意买了给工作室的姐妹试用,结果大家反馈都一般,有人说‘吸收太慢,涂完脸上黏糊糊的’,还有人说‘用了半个月,红血丝一点没改善’。后来我查了一下,它里面的修护成分‘泛醇’含量才1%,这么低的浓度,怎么可能有效果?怕是只有‘宣传效果’拉满了吧。”
事实上,苏清颜在测评时曾明确说明“这款精华适合‘轻微泛红’的敏感肌,严重红血丝需要搭配医美治疗”,还展示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28天修护报告”,指出“60%的测试者表示‘泛红有所缓解’”,从未夸大其词。但林薇薇故意忽略这些关键信息,只挑“个别负面反馈”大做文章,还暗示“博主推荐是因为收了钱”。弹幕里,开始有不明真相的观众留言:“之前差点买了,还好薇薇姐提醒”“看来以后得对比好几个博主的测评才敢下手”。
为了让“暗示”更有说服力,林薇薇还特意“设计”了互动环节。她在直播间发起“你被博主种草踩过哪些坑”的投票,然后借着读粉丝留言的机会,不断强化“部分博主为了钱乱推荐”的印象:“这位粉丝说‘跟着某博主买了面霜,结果用着过敏,找博主维权还被拉黑了’,真的很心疼你。说实话,做美妆博主,最重要的是良心,不能为了推广费就不管粉丝的皮肤健康,对吧?”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我做推荐,从来都是先自己和团队试用一个月,确认没问题才会分享,就算品牌给再多钱,只要产品不好用,我也绝对不会推。”
这番“自卖自夸”,让不少粉丝留言“薇薇姐太良心了”“以后就跟着你买了”,但也有细心的粉丝发现不对劲——林薇薇每次提起的“踩坑产品”,几乎都是苏清颜重点推荐过的;她口中的“缺点”,要么是苏清颜早已提醒过的“肤质适配问题”,要么是完全编造的“成分含量”“使用效果”。有粉丝在弹幕里质疑:“薇薇姐怎么总说清颜推荐过的产品?是不是有点针对她?”林薇薇看到后,立刻装作委屈的样子:“这位粉丝别误会,我只是就事论事,刚好这些产品我都用过,就给大家提个醒而已,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林薇薇还把直播中“吐槽产品”的片段剪辑成短视频,配上“美妆博主避坑指南”“别再被网红产品忽悠了”等标题,发布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视频里,她特意把苏清颜测评该产品的片段和自己“吐槽”的片段放在一起,虽然没明说苏清颜“收钱推广”,但通过“一边夸一边踩”的对比,暗示意味十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