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一块浸透墨汁的绒布,将滨海市的喧嚣轻轻覆盖。林薇薇的临时办公区里却灯火通明,她坐在电脑前,手指飞快地刷新着微博热搜榜,看着#苏清颜 抄袭#的话题从第十位一路攀升到第三位,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掩饰的得意。
“林姐,水军和营销号都已经安排好了!”助理拿着一份报表快步走进来,语气兴奋,“我们联系了20个头部营销号,500个中层水军账号,还有10个专门做‘公益话题’的KOL,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批量转发您的长文,带#苏清颜 打压前辈# #苏清颜 窃取创意#的话题了!”
林薇薇接过报表,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账号名单——有专门炮制娱乐八卦的“吃瓜前线君”,有擅长煽动情绪的“公益发声台”,甚至还有几个披着“媒体人”外衣的营销号,这些账号的粉丝量加起来超过五千万,是鼎盛资本花了大价钱才撬动的舆论力量。
“很好。”林薇薇放下报表,打开微信,点开一个名为“舆论引导群”的聊天框。群里已经炸开了锅,水军头目正在发布统一话术:“重点突出林薇薇‘原创不易’‘被大主播打压’,把苏清颜塑造成‘仗势欺人’‘窃取他人成果’的形象。评论区要多刷‘心疼薇薇’‘抵制抄袭’,遇到质疑的网友,就扣‘苏清颜粉丝洗白’的帽子,别跟他们讲道理,直接带节奏。”
消息刚发出,群里立刻弹出上百条“收到”的回复。林薇薇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消息,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补充了一条指令:“找几个账号伪装成‘业内人士’,发‘内幕消息’,说苏清颜团队早就知道林薇薇的创意,故意抢在前面筹备拍摄,还威胁成都的商家不准和林薇薇合作。越具体越好,最好能编几个‘商家名字’‘合作细节’,增加可信度。”
水军头目立刻响应:“明白!马上安排‘业内人士’账号发文,再买几个‘热门评论’,让更多人看到!”
不到半小时,微博、知乎、豆瓣等平台就被相关话题刷屏。在微博上,营销号“吃瓜前线君”发布了一篇《深度扒皮:苏清颜<颜食记>创意来源,竟是林薇薇半年心血》的长文,文中用大量主观臆断的“证据”,将苏清颜团队的筹备过程歪曲成“窃取创意后的紧急跟风”,还配上了林薇薇“考察照片”和苏清颜团队的拍摄计划对比图,故意模糊时间线,误导读者。这篇长文很快被顶上热搜,转发量突破十万,评论区里满是水军的控评:“原来苏清颜是这种人,太失望了!”“支持林薇薇维权,不能让原创者寒心!”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如何看待苏清颜疑似抄袭林薇薇公益vlog创意,并打压前辈主播?”,下面的高赞回答全是水军精心撰写的“黑料”:“我朋友是成都豆瓣酱厂的员工,听说苏清颜团队之前威胁厂家,不准和林薇薇合作,否则就撤掉所有推广资源”“苏清颜的团队早就拿到了林薇薇的创意方案,只是一直没公布,等林薇薇要发布了,才紧急筹备拍摄,想抢占市场”——这些回答都被买了“推荐”,牢牢占据着页面顶端,让真正想了解真相的网友难以看到客观评论。
豆瓣“娱乐八卦小组”里,更是出现了“苏清颜 抄袭实锤”的高楼帖子,楼主用“时间线梳理”的名义,故意将林薇薇“创意初稿”的日期提前,将苏清颜团队的脚本创作日期延后,制造“苏清颜抄袭”的假象。帖子里还夹杂着大量苏清颜的“黑历史”,从她刚做主播时的“口误”,到她和陆时衍的“恋情炒作”,甚至连她“公益直播时穿的衣服太贵”都被拿出来攻击,试图全方位抹黑她的形象。水军在帖子里不断附和:“苏清颜早就该糊了,靠人设圈钱,现在连创意都要偷!”“以后再也不看她的直播了,支持原创,抵制抄袭!”
更过分的是,有营销号还将话题引向了《文化寻踪记》节目组,发布了一篇《苏清颜靠抄袭创意获得综艺资源?<文化寻踪记>节目组疑似知情》的文章,暗示苏清颜是靠“不正当手段”拿到综艺邀约,甚至还编造“节目组内部人员爆料”,说“节目组早就知道创意有问题,但为了流量,还是选择和苏清颜合作”。这篇文章很快被转发到各大平台,不仅给苏清颜带来了负面影响,还连累了节目组,导致很多观众在节目组官方账号下留言,要求“取消苏清颜的录制资格”。
林薇薇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心里乐开了花。她拿起手机,给张诚打了电话,语气里满是炫耀:“张总,您看网上的情况!现在所有人都在骂苏清颜抄袭,支持我的人越来越多!《文化寻踪记》节目组也被牵连了,估计很快就会迫于压力和苏清颜解约!这次我们肯定能彻底打垮她!”
电话那头的张诚也很满意,语气轻快:“做得好!我已经让公关团队再加码,联系了几家纸质媒体,明天他们会刊登相关报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持‘受害者’的形象,别再发攻击性言论,偶尔发几条‘感谢支持’‘相信真相’的微博,让粉丝觉得你‘温柔又坚强’,彻底巩固路人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