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苏清颜工作室的休息区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粉丝后援会会长林晓抱着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聊天记录让她眉头紧锁——这是后援会核心群里的对话,从凌晨开始,争论就没有停过。
“你们看营销号发的对比图了吗?林薇薇的初稿日期比我们颜颜的脚本早三个月,这怎么解释啊?”一条质疑消息刚弹出,立刻有人反驳:“那初稿根本就是空的!连具体拍摄地点都没有,怎么能算创意?颜颜团队有完整的修改记录,只是还没发出来而已!”紧接着,又一条消息带着焦虑跳出:“可现在微博热搜全是骂颜颜的,连豆瓣酱厂的‘内幕’都被爆出来了,要是真的怎么办?我有点慌了……”
林晓看着这些消息,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作为从苏清颜刚做主播时就追随的老粉,她一直坚信苏清颜的为人——从早期的电竞公益捐赠,到后来深入乡村助农,每一次行动都透着真诚。可这次林薇薇的“实锤”和水军的狂轰滥炸,还是让不少粉丝动摇了。
她点开后援会的普通粉丝群,情况更糟。有人发了林薇薇长文的截图,配文“有没有老粉来解释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人晒出营销号编造的“苏清颜威胁商家”的聊天记录,质疑“我们是不是粉错人了”;甚至有几个之前活跃的粉丝,直接改了群昵称,加了“脱粉待澄清”的后缀。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林晓深吸一口气,打开麦克风,发起了核心群的语音会议。不到一分钟,二十多个核心成员全部上线,听筒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吸声,满是焦虑。
“大家别慌!”林晓的声音带着刻意的镇定,“我刚才联系了工作室的林薇姐,她说团队正在整理证据,很快就会发布澄清。那些营销号的‘实锤’都是假的,比如所谓的‘豆瓣酱厂内幕’,里面提到的厂长名字都是错的,成都豆瓣酱厂的厂长姓王,不是姓张!”
“可是……证据为什么还不发啊?”一个核心成员的声音带着哭腔,“现在网上骂得那么难听,我爸妈都问我是不是追了个抄袭的偶像,我都快扛不住了。”
“就是啊,”另一个人附和道,“林薇薇都发长文了,我们这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越拖越被动。万一……万一证据站不住脚怎么办?”
质疑声像潮水般涌来,林晓握着手机的手开始发抖。她想反驳,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工作室虽然说在整理证据,但具体是什么证据、什么时候发,都没有明确消息。她只能强撑着说道:“相信颜颜!她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之前有人造谣她‘公益作秀’,最后不也拿出了农户的感谢信和捐赠记录吗?这次肯定也一样!”
语音会议开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也没能达成共识。挂了电话,林晓看着屏幕上依旧滚动的质疑消息,眼眶突然红了。她打开苏清颜的直播回放,视频里,苏清颜正在帮望江县的农户卖猕猴桃,耐心地教观众如何分辨成熟度,还笑着说“每多卖一箱,农户就能多赚二十块,就能给孩子多买一本辅导书”。看着那真诚的笑容,林晓的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去抄袭、去威胁商家?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城市,大学生陈雨正坐在教室里,偷偷刷着微博。她是苏清颜的忠实粉丝,不仅自己追直播、买助农产品,还拉着室友一起加入了后援会。可今天早上,她刚打开微博,就被#苏清颜 抄袭#的热搜吓了一跳。
她点进热搜,看到林薇薇声泪俱下的长文,看到营销号发布的“对比实锤”,看到水军刷屏的“抵制抄袭”,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她打开自己的粉丝超话,之前满屏的“颜颜加油”,现在全是“求澄清”“别沉默”的帖子;她翻出自己之前买的助农产品订单,突然觉得那些包装上的“公益助农”字样,都变得刺眼起来。
“雨雨,你还在看那个苏清颜啊?”同桌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我昨天刷到她抄袭的新闻了,没想到她是这种人,你还是别粉了吧。”
陈雨的脸瞬间涨红,想反驳,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关掉微博,趴在桌子上,眼泪悄悄打湿了课本。她想起自己之前跟室友说“苏清颜是最真诚的公益主播”,想起自己在作文里写“她是我的榜样”,现在想来,都像个笑话。
她打开微信,找到后援会的群,犹豫了很久,还是改了群昵称,加上了“脱粉待澄清”的后缀。刚改完,就收到了林晓发来的私信:“雨雨,别冲动!工作室很快就会澄清,再等等好不好?”
陈雨盯着私信看了很久,最后只回复了一句:“我等,但我怕等不到我想要的答案。”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苏清颜粉丝中不断上演。有人坚定地相信偶像,在评论区和水军争论,哪怕被骂“洗白狗”也不退缩;有人陷入动摇,一遍遍地刷着工作室的账号,期待着澄清却又害怕失望;还有人直接选择脱粉,删掉了所有与苏清颜相关的动态,仿佛从未粉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