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黑风山前哨的空地上,新搭建的马厩里传来战马的嘶鸣声 —— 三个养马技工正忙着给 7 匹战马添干草、梳鬃毛,马厩地面铺着干燥的沙土,四周用木桩加固,比之前的小马厩规整了不少。
“主公,这马厩按您说的,留了足够的通风口,冬天再加盖草帘,就能挡住寒风了!” 为首的养马技工老周擦了擦汗,对走来的陈宇道,“战马现在每天喂两顿豆饼,毛色亮了不少,再过几天,就能练骑乘了。”
陈宇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身边战马的脖颈,触感温热顺滑:“辛苦你们了,后续我们还要买更多战马,马厩得预留扩建的地方,另外,再准备些草药,预防战马生病。”
不远处,霍去病正牵着一匹战马,手里拿着毛刷,仔细地给马梳理鬃毛。他动作轻柔,眼神里带着几分专注 —— 自从陈宇上次提过 “将来组建骑兵”,他就格外在意战马,每天训练结束,都会来马厩帮忙,一来是熟悉马性,二来也是盼着战马能多些、壮些,早日圆了骑兵的念想。
“霍将军,这马的性子怎么样?” 陈宇走过去问道。
霍去病抬头,脸上露出少见的柔和:“回主公,这匹马性子烈,却通人性,好好驯练,将来能当坐骑。要是我们能有更多这样的战马,组建骑兵后,不管是清剿残匪,还是将来上阵,都能派上大用场。”
陈宇心里一动,知道霍去病还记着组建骑兵的事,点头道:“放心,我们会尽快凑齐战马,不会让你等太久。”
另一边,许文正带着几个青壮,在黑风寨的矮墙旁丈量尺寸 —— 按照计划,要把现有的 2 米矮墙加高到 3 米,还要再建 2 座箭塔,防御等级才能达到 “稳固”。看到陈宇走来,许文递上图纸:“主公,矮墙加高需要大量黄土和石头,郁将军已经带着青壮去山脚下采石了;箭塔的木料也准备好了,都是从野猪林残匪的山寨拆来的,今天就能动工,预计 5 天能完成。”
“好,进度要快,但质量不能含糊。” 陈宇接过图纸,指着箭塔的位置道,“箭塔要建在寨门两侧的高处,视野要能覆盖整个上山的窄路,这样才能提前发现敌人。”
两人正说着,苏文快步走来,手里拿着新的流民登记册,脸上带着喜色:“主公,昨天又有 32 名流民来投奔!都是听说我们有棉衣、能吃饱,从周边村落过来的,还有 10 个是野猪林投降匪兵里,甄别后没血债的,已经编入辅工队了!” 【叮!新增人口 42 人(流民 32 + 匪兵 10),当前势力人口:278 + 42 = 320 人;任务人口进度:64%!】
陈宇心里一喜,人口增长比预期快,看来 “棉衣福利” 的吸引力确实大。他接过登记册,翻了翻:“流民里有没有懂手艺的?比如木工、泥瓦匠,能帮着建箭塔和马厩的。”
“有!” 苏文连忙道,“有 5 个流民以前是泥瓦匠,还有 3 个是木工,我已经安排他们去帮许先生建矮墙了,手艺都不错,还说能把矮墙砌得更结实。” “太好了!” 陈宇点点头,眼下人力和防御都在推进,唯独战马缺口大 ——7 匹战马远远不够组建骑兵,也撑不起后续的发展,必须尽快去见张记马行的马商。
当天上午,陈宇带着霍去病、苏文,还有 10 名青壮,骑着 4 匹战马,朝着张记马行所在的 “柳林镇” 出发。柳林镇离黑风山约 30 里,是周边有名的商贸小镇,马探之前打探过,张记马行是镇上最大的马商,老板张老三常年从北方运马过来,主要卖给周边的豪强和义军。
午时刚过,一行人抵达柳林镇。镇子不大,却很热闹,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卖粮食的、卖布匹的、卖农具的,还有不少穿着铠甲的士兵,显然是附近义军的人。张记马行在镇子东头,门口拴着十几匹战马,伙计正忙着给马喂食。
霍去病的目光落在那些战马上,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 —— 他能看出,这些马中有几匹身形矫健,是适合骑兵的好料子,心里忍不住盘算:要是能买下 10 匹,再加上之前的 7 匹,就能先练出一支小规模的骑兵队了。
“请问是张老板吗?” 陈宇走进马行,对着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拱手道,“在下陈宇,是黑风山靖安营的主事,想来买些战马。” 张老三上下打量了陈宇一番,又看了看身后穿着粗布劲装的霍去病和青壮,眼神里带着几分轻视:“靖安营?没听过。你们想买多少战马?要什么样的?” “想先买 10 匹普通战马,用于日常运输和练兵。” 苏文上前一步,报出需求,“不知张老板这里什么价?”
张老三捻了捻山羊胡,慢悠悠道:“普通战马,一匹 500 钱,10 匹就是 5000 钱。先交钱,再牵马,概不赊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