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分既定,炎汉一行归期将近。
册封的煌煌天音犹在耳畔,真正的务实之举,已在暗中有条不紊地展开。
是夜,车骑将军府密室。
仅四人:卫青、霍去病、诸葛亮、赵云。关羽留守驿馆,以镇局面。
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巨大的西陲边境灵图。
卫青神色肃穆,指尖划过图上蜿蜒的山川与标注着“秦”字的广袤区域。
“诸葛丞相,赵将军,”卫青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虽允炎汉自治,然大秦狼子野心,从未有一日忘却东进。其‘锐士’悍勇,‘法域’森严,乃我道庭心腹之患。尔等所处,正当其冲。”
他目光灼灼看向诸葛亮:“前番言及合作,非是虚言。我欲与炎汉,缔结暗盟。”
“如何盟法?”诸葛亮羽扇轻摇,静待下文。
“一,情报共享。”卫青点向地图几处关隘,“凡涉及大秦异动,边军调动,乃至其国内重要消息,你我双方,需及时互通。”
“二,边境协防。”他手指划过与炎汉及卫青防区接壤的敏感地带,“若遇小股秦军渗透袭扰,就近一方可先行处置,并及时通报。若遇大规模进犯,则依情势,相互策应,共御外敌。”
“三,有限物资支援。”卫青坦言,“道庭内部掣肘颇多,明面大规模援助恐难实现。然,我可设法调拨部分制式装备图纸、边境特有矿产、乃至一些……不那么敏感的军需,以助炎汉稳固防线。”
条件清晰,直指核心利益,诚意十足。
霍去病在一旁抱臂而立,闻言插话,目光却盯着赵云,带着少年武将的锐气:“别的我不管,情报必须快!准!还有,子龙,日后若与秦军接战,你的飞羽骑,需与我部精骑多加配合!让他们也见识见识,何为真正的闪电突袭!”
赵云沉稳抱拳:“霍将军放心,云,义不容辞。”
诸葛亮略一沉吟,卫青此议,正中下怀。
炎汉初立,最缺的便是这等来自道庭核心的、可靠的情报与战略层面的奥援。他郑重拱手:
“卫将军,霍将军,如此厚意,亮代炎汉拜谢!此盟约,于我炎汉,如同久旱甘霖。亮在此立誓,必恪守盟约,西线但有风吹草动,必第一时间与二位将军通气!炎汉,愿为道庭之西盾,亦愿为二位将军之可靠盟友!”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歃血为盟,仅凭一番恳切言辞与共同利益,一份针对大秦的秘密军事合作协议,便在这密室烛火下,悄然达成。
这为炎汉在未来风浪中的生存,增添了一枚至关重要的砝码。
临行前一日,诸葛亮正于驿馆整理行装,忽有所感。
抬头,只见兵仙韩信,不知何时已立于院中梧桐树下,依旧是那身简单劲装,仿佛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
“韩将军?”诸葛亮微讶,起身相迎。
韩信微微颔算,算是打过招呼,目光扫过诸葛亮,依旧是那般直接:“要走了?”
“是,明日便返回炎汉。”
韩信不再多言,自怀中取出一枚色泽古拙、隐有血煞之气缭绕的黑色玉简,随手抛给诸葛亮。
“接着。”
诸葛亮伸手接过,玉简入手微沉,一股精纯至极的兵煞之意顺着手臂蔓延,其中更蕴含着无数阵法变化的玄奥意念,若非他神识强大,几欲把持不住。
“此乃吾早年于‘古战场血煞渊’所得,参悟多年,记录了些许阵道心得,不全,但也够你目前琢磨。”韩信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那‘活的阵法’,有点意思。莫要学了死板套路,堕了我兵家威风。”
言罢,他转身便走,毫不拖泥带水。
“韩将军!”诸葛亮握紧手中玉简,只觉重逾千斤,这哪里是“些许心得”,分明是兵仙一生阵道精华的部分传承!他对着韩信的背影,深深一揖:“亮,拜谢将军厚赠!必不敢辱没兵家奥义!”
韩信脚步未停,只背对着挥了挥手,身影几个闪烁,便已消失在驿馆之外。
诸葛亮低头,凝视手中玉简,神识稍稍探入,便见无穷无尽的军阵变化如同潮水般涌来,杀伐之气冲天,却又蕴含着无上玄妙。
其中许多思路,与他“因势利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竟隐隐相合,更有诸多他想所未想的奇绝变化。
得此玉简,炎汉战阵之道,必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他小心收起玉简,心中感慨。这未央宫之行,虽步步惊心,危机四伏,然所得,亦远超预期。
名分已得,暗盟已结,更有兵仙赠礼。
如今,是时候带着这些收获,返回炎汉,将那荒原基业,真正锤炼成一方足以搅动九天风云的……强藩!
翌日,朝阳初升。
兵仙赠礼的余韵尚在心头萦绕,诸葛亮于驿馆门前,竟又见一人。
晨光中,留侯张良悄然而至,白衣拂尘,宛若画中仙。
“丞相今日归去,良,特来相送。”张良含笑,目光温润,却仿佛能洞彻人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