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稳步提升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思维方式和视野的拓展。周青感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以前在轧钢厂,他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发现隐患、节约物资,从而站稳脚跟,获得认可。现在,他看着庞大的厂区、轰鸣的机器、堆积如山的物资,脑子里开始冒出更多、更大胆的想法。
尤其是在每天饮用灵泉水,精神感知和思维能力显着提升之后,他发现自己看待熟悉的事物,总能发现一些以前忽略的细节和可以优化的空间。
这天,他跟着张师傅去三车间送一批急需的备用零件。三车间正在全力赶工一批重要的特种钢材,一台大型龙门刨床却突然出了故障,卡料严重,几个老师傅围着机床急得满头大汗,怎么也找不出问题根源。
“妈的!这破机器!早不坏晚不坏!耽误了生产进度,谁都担待不起!”车间主任急得直骂娘。
周青放下零件,没有立刻离开。他开启【能量扫描】和【结构分析】,目光扫过那台复杂的龙门刨床。
在他的感知中,机床的能量流动在某个传动节点出现了明显的紊乱和阻滞,伴随着异常的热量积累。【结构分析】则模糊显示该处的几个齿轮啮合似乎存在微小的不同心度,导致在特定负载下产生卡顿。
这不是零件损坏,而是装配精度或者基础沉降导致的隐性故障!很难通过常规检查发现!
周青犹豫了一下。这不是他的职责范围,而且涉及精密机床,贸然开口容易惹麻烦。
但看着老师傅们焦急的样子和车间主任通红的眼睛,他又觉得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他走到带队的刘工程师身边,低声说道:“刘工,我好像…感觉那个传动箱的位置,震动和声音有点不太对劲,跟其他地方不一样…会不会是底座或者连接件有微小的移位?导致齿轮咬合不好了?”他故意说得不确定,用“感觉”这个词,并将问题引向基础的安装问题,而非复杂的内部故障。
刘工正焦头烂额,听到周青的话,愣了一下。他知道周青眼力好,心细,之前就有过“惊人”表现。他狐疑地看了看传动箱位置,又趴下去仔细听了一会儿,用手感受震动。
“好像…是有点不一样?”刘工将信将疑,但还是立刻指挥维修工:“快!检查一下传动箱底座的地脚螺栓和水平度!还有连接轴的对中情况!”
维修工们立刻动手。果然!一番检查下来,发现一个地脚螺栓略有松动,并且由于长期震动,机床基础有极其微小的不均匀沉降,导致传动箱整体发生了肉眼难以察觉的偏移!
重新调平基础,紧固螺栓,调整对中…一番忙碌后,再次启动机床。
嗡——机器运行平稳顺畅,卡料现象消失了!
“好了!真好了!”车间主任大喜过望,用力拍着刘工的肩膀,“老刘!可以啊!这都能发现!”
刘工松了口气,擦了把汗,眼神复杂地看向周青,低声道:“又是你小子…这眼力真是绝了!”他心里清楚,要不是周青提醒,他们可能还要排查很久,甚至可能误判换错零件。
周青憨厚地笑笑:“我就是瞎猜的,碰巧了,还是刘工您经验丰富,一听就明白。”
他没有居功,把功劳让给了刘工。刘工看他的眼神更加欣赏和感激。
这件事给周青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意识到,自己提升后的感知和能力,结合系统的辅助,或许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发挥作用——不仅仅是发现隐患,而是参与甚至引导一些技术层面的优化和创新!
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萌芽。
轧钢厂是老牌大厂,设备众多,但很多都是服役多年的老设备,工艺、能耗、效率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是大家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革新动力和思路。
而他,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眼界(来自信息库的碎片知识和未来思维)、敏锐的感知和系统的辅助分析能力!
为什么不能尝试着,对一些不涉及核心机密、但又影响效率能耗的环节,提出一些小小的、合理的改进建议呢?
这不仅能进一步体现他的价值,或许还能带来更实际的收益和机遇!
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工作便利,更加深入地观察和研究厂里的各种设备运行、工艺流程、物料消耗。
他发现了更多可以优化的点:
锅炉房老式鼓风机的风叶角度不合理,能耗偏高;
某条生产线上的冷却水系统设计冗余,水资源浪费严重;
仓库里大量使用的老式木质托盘,笨重易损,周转效率低,如果换成轻便结实的塑料托盘或金属托盘…
甚至厂里运输物料的平板车,车轮还是实心橡胶的,笨重费力,如果能改成充气轮胎…
这些点子在他以前看来只是灵光一闪,现在却成了可以深入思考的课题。
他利用业余时间,跑去图书馆查阅更多相关的技术书籍和国内外期刊(虽然资料很少),结合系统【信息库链接】的模糊指引(每次询问都消耗巨大,但能得到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开始默默构思一些改进方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