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亲王暗中煽动的风,很快就吹到了地方上。
河间府,距离京城不过数日路程,是京畿门户,也是劝农司重点推广新式农具和标准化种植的府县之一。这里土地肥沃,但佃户众多,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许多田地实际掌控在几家大族手中。
这日,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报,被快马送进了京城,直接呈递到了陈默的御案上。奏报来自河间府知府赵文康,言辞急切,甚至带着恐慌——河间府下辖三县,爆发大规模“民变”!数千佃农聚集,砸毁了官府设立的劝农点,抢走了部分新式农具,围攻县衙,声称新农具夺了他们的生计,新的田亩测量之法是要逼死他们这些租田种的苦哈哈!局面几近失控,请求朝廷速派兵马弹压!
“民变?”陈默看着奏报,眼神冰冷,没有半分慌乱。时机如此巧合,就在《考功簿》推行受阻、礼亲王“晕厥”之后,这“民变”来得未免太是时候了。他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必然有那些地方豪强,乃至朝中某些人的影子。
“陛下!乱民围攻官府,此风绝不可长!臣请旨,即刻派京营精兵前往弹压,以儆效尤!”一位武将立刻出列,声音洪亮。
“不可!”新任吏部尚书,也是陈默改革的支持者,急忙反驳,“陛下,此事蹊跷。新农具省时省力,增产显着,于佃农而言,应是好事,何以会‘夺其生计’?其中必有隐情!若贸然派兵,恐激化矛盾,正中某些人下怀,坐实了朝廷‘与民争利’、‘压迫百姓’的罪名!”
朝堂之上,再次分为“主剿”与“主查”两派,争论不休。
陈默抬手,止住了众人的争论。他没有看那些争吵的臣子,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武将班列中,一直沉默不语的程无双。
“程将军,你以为如何?”
程无双踏步而出,抱拳沉声道:“陛下,末将以为,此事非单纯的民变。末将收到暗线密报,河间府确有豪绅散布谣言,称新农具普及后,地主将不再需要那么多佃户,会大量收回土地,导致佃户失业。并且,他们暗中克扣了朝廷发放给佃户的农具补贴,转手高价倒卖,中饱私囊,却将矛盾引向朝廷和新政!”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原来根子在这里!
陈默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利用信息不对称,歪曲政策,贪污腐败,最后煽动无知民众来对抗朝廷!好一招借刀杀人!
“既如此,”陈默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便不必兴师动众。程无双!”
“末将在!”
“朕命你,亲率一队精干暗卫,持朕金牌,即刻奔赴河间府!不必与乱民纠缠,给朕直捣黄龙!将那几家煽风点火、贪污补贴的豪强首脑,以及与之外勾连的当地官员,给朕锁拿回京!记住,要快,要准,要拿到铁证!朕倒要看看,没了这些兴风作浪的头目,那些被蒙蔽的百姓,还闹不闹得起来!”
“末将遵旨!”程无双领命,雷厉风行,当即转身出殿点兵。
陈默又看向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吏部、户部,立刻选派干员,随程将军一同前往。吏部负责核查当地官员考绩与在此事中的表现,户部负责重新核发农具补贴,并向百姓澄清谣言,公布朝廷惠农之本意!朕要的,是平息事端,更是要将新政的好处,实实在在落到百姓头上!”
“臣等遵旨!”
一番部署,条理清晰,直指要害。没有大规模的兵马调动,避免了授人以柄,却派出了最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心脏。朝堂上那些原本主张强硬弹压或心怀鬼胎的官员,此刻都噤若寒蝉,心中凛然。皇帝的反应,太快,太准,也太狠了!
就在前朝因河间府之事风云骤起之时,后宫之中,皇后苏玉衡的调查,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她手下那名心腹宫女,借着夜色掩护,冒险接近了慈宁宫小厨房后身堆放杂物的一处偏僻角落,在那里,她发现了一些被小心掩埋的、焚烧过的药材残渣。她冒险取回了一点未烧尽的碎片。
苏玉衡拿着那点焦黑的碎片,仔细辨认,又悄悄请来一位绝对可靠、精通药理的老年医女辨认。结果让苏玉衡心头巨震——那残渣并非治疗太后所谓“心病”或寻常滋补的药材,而是几味药性猛烈、通常用于治疗严重外伤、化瘀解毒,甚至带有一定麻醉效果的虎狼之药!而且,其中一味“血竭”,并非大雍常见药材,多来自西南边陲或海外!
太后深居简出,礼佛诵经,要这等治疗重伤和解毒的药材何用?还如此隐秘?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苏玉衡的脑海——宫中,可能隐藏着一位身份特殊、且身受重伤,需要隐秘治疗的人!而太后,在为其提供庇护和药材!
这个人会是谁?安王余孽?还是……其他更惊人的存在?
这个发现太过骇人,苏玉衡不敢有丝毫声张。她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决定亲自去一趟慈宁宫,以请安为名,再行试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