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的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清晰地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小锤,敲在特定人群的心上。
“……新任翰林院侍读李文渊,业已抵京多日。然,据翰林院呈报,该员至今未至本院报到履职,亦未按制呈递相关文书。按《吏部则例》,新任官员无故逾期不至者,当究其缘由,酌情议处。”
这话说得四平八稳,看似公事公办,实则将“未报到”的责任轻飘飘地全扣在了李文渊头上,并且引用了“酌情议处”的条款,隐含着问罪的意味。
刹那间,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齐刷刷地聚焦到了站在大殿末尾角落里的李文渊身上。好奇、审视、幸灾乐祸、漠然……种种视线交织,仿佛要将他这个“异类”彻底看穿。
站在翰林院队列前方的几位学士,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事不关己。那位孙典簿更是将头埋得低低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目光也似乎扫过了这个方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压力,如同无形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于李文渊一身。他站在角落,官袍在众多紫绯高官中显得毫不起眼,仿佛随时会被这大殿的威严所吞噬。
然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难,李文渊脸上并未出现众人预想中的惊慌失措。他甚至没有立刻出列辩解,只是微微抬起了头,目光平静地迎向那些投来的视线,仿佛在确认是否真的在叫自己。
这份异乎寻常的镇定,让一些原本准备看笑话的官员微微一愣。
【叮!检测到宿主遭遇朝堂公开质疑与潜在问罪,危机等级:中!诸天随机坑爹系统启动紧急应对方案!现提供以下选项,请宿主择一执行:】
【选项一(N卡):跪地请罪,痛哭流涕。承认自己疏忽,请求皇帝和诸位大人宽恕,并表示立刻去翰林院报到。奖励:【怂包软蛋】称号(效果:坐实无能印象,后续打压更甚)。】
【选项二(R卡):激烈抗辩,指责翰林院。当场指出是翰林院拖延不予接待,并出示“请入文书”等证据,将矛盾公开化。奖励:【莽夫】印象(效果:得罪整个翰林院体系,后续举步维艰)。】
【选项三(SR卡):以退为进,陈情表忠。出列陈情,说明已多次尝试报到未果,并强调奉旨入京、渴望报效之心,将问题抛回给翰林院和皇帝,展现服从与忠诚。奖励:【诡辩之环】碎片x1,并视皇帝反应获得额外转机。】
电光火石之间,李文渊已做出决断。N卡是自寻死路,R卡是两败俱伤,唯有SR卡,看似示弱,实则是在规则内进行最有利的反击。
他没有选择立刻激烈抗辩,那只会显得气急败坏,落入下乘。
就在吏部尚书奏报完毕,等待皇帝示下,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以为这个角落里的七品小官会被这阵势吓住时,李文渊动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从末尾的队列中,不疾不徐地迈步而出,走到御道之侧,对着龙椅方向,深深一揖,声音清朗而平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臣,翰林院侍读李文渊,启奏陛下。”
这一声,顿时将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了过来。许多官员都露出了意外的神色,没想到他竟敢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开口。
皇帝的目光落在李文渊身上,看不出喜怒:“讲。”
“谢陛下。”李文渊直起身,依旧保持着躬身的姿态,语气诚恳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委屈,“吏部大人所言,臣未至翰林院报到,确系实情。然,臣非不愿,实不能也。”
他顿了顿,继续道:“臣自奉旨入京以来,深感皇恩浩荡,无一日不渴望早日履职,以报陛下知遇之恩。抵京次日,臣便曾至吏部办理手续,询问报到事宜。后得知需翰林院安排,又数次通过翰林院孙典簿大人,表达报到之恳切。并于数日前,亲笔撰写‘请入书库协理文书’一份,详陈心迹与所能,托孙典簿转呈掌院学士大人,恳请能先入书库,整理典籍,略尽绵力。”
他这番话,条理清晰,将自己“积极争取报到”的过程娓娓道来,并将那份“请入文书”点出,暗示并非自己不去,而是翰林院不予安排。
“然,”李文渊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无奈,“文书呈上后,至今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臣人微言轻,不敢催促,只能于官舍之中,每日闭门读书,静候上官安排,不敢有丝毫懈怠。心中虽焦急如焚,然恪守臣节,不敢僭越。”
他再次深深一揖:“臣自知才疏学浅,蒙陛下不弃,擢升侍读,常恐有负圣恩。今日得睹天颜,更觉惶恐。未能及时履职之过,臣愿一力承担,甘受任何责罚。只求陛下明鉴,臣之一片忠心,天地可表!”
这一番话,说得有情有理,有节有度。既说明了实际情况,将皮球巧妙地踢回给了翰林院(是你们不安排,不是我不去),又充分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渴望报效的决心,最后更是以退为进,主动请罪,将姿态放得极低。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许多官员都愣住了,看向李文渊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这小子,不简单啊!这番应对,简直是滴水不漏!既洗刷了自己“无故不至”的罪名,又暗指翰林院办事拖沓,堵塞贤路,最后还摆出一副忠君爱国、任打任罚的模样,让人抓不到任何错处!
翰林院队列中,几位学士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他们没想到李文渊会如此犀利,更没想到他会把那份“请入文书”在朝堂上公然说出来!那文书内容他们看过,确实无可挑剔,若皇帝追问起来,他们该如何解释拖延不予批复的理由?
吏部尚书也微微蹙眉,他本意是借机敲打一下这个“幸进”之徒,没想到反被对方将了一军。
端坐龙椅的皇帝,深邃的目光在李文渊身上停留了片刻,又扫过翰林院那几位学士,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并未立刻表态。
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愈发微妙和紧张。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站在角落里的七品官,恐怕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场看似针对他的问罪,似乎正朝着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而李文渊,依旧保持着躬身的姿态,等待着最终的裁决。他知道,第一回合的交锋,自己勉强接下了。但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
喜欢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